小行星的觀測研究是當代最活躍的領域之一,有多方面重要意義。地球和其它行星都經歷了嚴重的演化,喪失其形成和演化早期的遺跡,而小行星的演化程度小,保留了早期的一些狀況,尤其是落到地球上的小行星碎塊--隕石的分析研究,可以提供行星和整個太陽系的起源和早期演化的重大線索。小行星容易受大行星的引力攝動而經常改變軌道,乃至隕落到行星上,尤其是潛在撞擊地球的危害。在早期,行星受到這樣的隕擊更多,規模更大,行星就是大量小天體聚集而形成和演化的。現在,不僅小行星的地面望遠鏡觀測取得了很大進展,而且飛船探訪過幾顆小行星,開始小行星探測研究的新時期。
本書包括四篇12章:甲篇緒論4章分別綜述小行星的發現和觀測研究意義、軌道、物理性質的觀測和飛船探測;乙篇行星區的小行星5章講述它們的軌道、類型、性質、衛星、近地小行星及其撞擊地球的影響;丙篇行星外的小行星2章講述柯伊伯帶與彌散盤、外太陽系的矮行星;丁篇小行星的起源演化3章講述太陽系的起源、主帶的和外部的小行星起源演化。向廣大公眾普及小行星知識,為有志趣者開展觀測乃至研究引路,促進我國的小行星探索新發展。
胡中為,1938年9月8日生於遼寧沈陽,1960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天文系,后留校任教,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客座研究員。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會員,美國行星學會會員。曾任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理事、《天體物理學報》編委、《中國大百科全書·天文卷》編委。出版有《天文學教程》《普通天文學》《太陽系演化學》《行星科學》《美妙天象——日全食》《嬋娟之謎——月球的起源與演化》《星空的流浪者——彗星》等著作。是國家自然科學獎「哈雷彗星觀測研究」、江蘇省科技進步獎「太陽系演化研究」的主要貢獻者之一。
本書包括四篇12章:甲篇緒論4章分別綜述小行星的發現和觀測研究意義、軌道、物理性質的觀測和飛船探測;乙篇行星區的小行星5章講述它們的軌道、類型、性質、衛星、近地小行星及其撞擊地球的影響;丙篇行星外的小行星2章講述柯伊伯帶與彌散盤、外太陽系的矮行星;丁篇小行星的起源演化3章講述太陽系的起源、主帶的和外部的小行星起源演化。向廣大公眾普及小行星知識,為有志趣者開展觀測乃至研究引路,促進我國的小行星探索新發展。
胡中為,1938年9月8日生於遼寧沈陽,1960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天文系,后留校任教,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客座研究員。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會員,美國行星學會會員。曾任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理事、《天體物理學報》編委、《中國大百科全書·天文卷》編委。出版有《天文學教程》《普通天文學》《太陽系演化學》《行星科學》《美妙天象——日全食》《嬋娟之謎——月球的起源與演化》《星空的流浪者——彗星》等著作。是國家自然科學獎「哈雷彗星觀測研究」、江蘇省科技進步獎「太陽系演化研究」的主要貢獻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