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爾斯克會戰意味著閃擊戰在戰略和戰役層面的窮途末路。在這場戰爭中,德國的進攻第一次被制止在戰術縱深或淺近戰役縱深。這對他們來說是一場意外,最終也是一場災難,因為他們軍隊過去取得的戰略成功,有賴於成功實現深遠縱深的戰役突破,並從軍事和心理兩方面使其敵人陷入癱瘓。庫爾斯克會戰證明,德國以高速殲擊機的護航為掩護,大規模集中使用裝甲兵的戰法,已經不能再像1941年和1942年那樣肆無忌憚地突入蘇聯的後方。
作者簡介:戴維·M. 格蘭茨:1942年1月11日生於美國紐約州,美國陸軍退役上校,畢業於弗吉尼亞軍事學院、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美國陸軍指揮和總參學院以及國防語言學院等。1993年以美國陸軍外國軍事研究辦公室主任身份退役,並繼續擔任《斯拉夫軍事研究雜誌》的編輯和俄羅斯聯邦自然科學院成員。喬納森·M. 豪斯:中校,在喬治亞州巴恩斯維爾的高登學院擔任教授。畢業於漢米爾頓學院,在密歇根大學獲得了歷史學博士學位,服現役時曾在美國境內及韓國擔任指揮和參謀崗位,給參謀長聯席會議做過政治軍事分析,也曾在美國陸軍各軍校中協助指導工作。
譯者簡介:孫渤,1973年生,山東人,1994年畢業於北京理工大學飛行器工程系。家用電器高級工程師,現居廣東。軍事歷史愛好者,業餘時間長期研究蘇德戰爭史等領域的文章和書籍,譯有《泥足巨人:蘇德戰爭前夕的蘇聯軍隊》。趙國星,1985年出生於北京,現從事出版工作,對軍事歷史研究與翻譯有一定涉獵,主要方向為戰役史、裝備史和士兵回憶錄。譯有《勒熱夫絞肉機:一個紅軍士兵的戰爭1942-1945》《裝甲司令:艾哈德·勞斯大將東線回憶錄》,合譯有《巨人的碰撞:蘇德戰爭鮮為人知的歷史真相》,合編著有《義大利空戰1943-1945:歐洲軟肋上空的殊死爭奪》,曾在《兵器》等軍事雜誌上發表過《戰鬥在巴格拉季昂》等文章。張峻鳴,1996年生於內蒙古呼和浩特,現就讀於海南大學。業餘軍事歷史愛好者。
作者簡介:戴維·M. 格蘭茨:1942年1月11日生於美國紐約州,美國陸軍退役上校,畢業於弗吉尼亞軍事學院、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美國陸軍指揮和總參學院以及國防語言學院等。1993年以美國陸軍外國軍事研究辦公室主任身份退役,並繼續擔任《斯拉夫軍事研究雜誌》的編輯和俄羅斯聯邦自然科學院成員。喬納森·M. 豪斯:中校,在喬治亞州巴恩斯維爾的高登學院擔任教授。畢業於漢米爾頓學院,在密歇根大學獲得了歷史學博士學位,服現役時曾在美國境內及韓國擔任指揮和參謀崗位,給參謀長聯席會議做過政治軍事分析,也曾在美國陸軍各軍校中協助指導工作。
譯者簡介:孫渤,1973年生,山東人,1994年畢業於北京理工大學飛行器工程系。家用電器高級工程師,現居廣東。軍事歷史愛好者,業餘時間長期研究蘇德戰爭史等領域的文章和書籍,譯有《泥足巨人:蘇德戰爭前夕的蘇聯軍隊》。趙國星,1985年出生於北京,現從事出版工作,對軍事歷史研究與翻譯有一定涉獵,主要方向為戰役史、裝備史和士兵回憶錄。譯有《勒熱夫絞肉機:一個紅軍士兵的戰爭1942-1945》《裝甲司令:艾哈德·勞斯大將東線回憶錄》,合譯有《巨人的碰撞:蘇德戰爭鮮為人知的歷史真相》,合編著有《義大利空戰1943-1945:歐洲軟肋上空的殊死爭奪》,曾在《兵器》等軍事雜誌上發表過《戰鬥在巴格拉季昂》等文章。張峻鳴,1996年生於內蒙古呼和浩特,現就讀於海南大學。業餘軍事歷史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