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優選的理想境界是什麼?中國倫理道德的基本的內容是什麼?為什麼說中國的文化講的是「人學」?儒釋道如何在互相影響之下發展?面對「國學熱」,季羡林晚年提出了「大國學」概念,主張以開放宏觀的視角看待傳統文化。在本書中,季羡林縱橫古今歷史、對照東西文明,用通俗易懂的隨筆文章,對中國文化的特色、中國人的人生哲學和思維方式、古代思想史流變等,做了深入淺出的介紹,可以讓普通讀者獲得基本的國學知識。
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齊奘,山東臨清人,語言學家、東方文化研究專家、散文家,被稱為「學界泰斗」。193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翌年作為交換研究生赴德國哥廷根大學學習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等,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46年歸國,任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主任,開拓中國東方學學術園地。曾任北大副校長、南亞研究所所長等職。
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齊奘,山東臨清人,語言學家、東方文化研究專家、散文家,被稱為「學界泰斗」。193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翌年作為交換研究生赴德國哥廷根大學學習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等,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46年歸國,任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主任,開拓中國東方學學術園地。曾任北大副校長、南亞研究所所長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