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往往需要說很多話,然後才能歸入潛默。《宜靜默宜從容》是馮友蘭人生感悟的集大成之作,是馮友蘭感悟人生、體味人生的散文精華。無論是《人生的意義及人生中的境界》《人生成功之因素》《對於人生問題的一個討論》《論命運》,還是《關於真善美》《性善與性惡》《境界》等文章,馮友蘭對於人生問題的理解,充實而穩重,渾厚而洞明。對於事物有了解者,能寬容;對於人生有了解者,能從容。
馮友蘭的一生,是與哲學和文學緊密相連的一生,他對人生的理解,是「極高明而道中庸」,是宜靜默宜從容,是看盡、看穿、看透之後的自在和圓融。
願每個讀過馮友蘭的人,極高明也中庸,有得道之心境,可靜默,亦能從容。
馮友蘭,1915年入北京大學文科中國哲學門,1924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曾任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哲學系主任、西南聯大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1952年後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他畢生的著述可以概括為「三史釋今古,六書紀貞元」。他以《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和《貞元六書》等著作,成為中國近代以來能夠建立哲學體系的哲學家之一。他是在中國學術史上做出了重要貢獻的傑出學者,也是對20世紀產生了深遠影響的哲人。
代表作《中國哲學簡史》是世界各國大學「中國哲學史」課程通用教材。哲學散文代表作《人生的意義及人生中的境界》《人生成功之因素》《對於人生問題的一個討論》《論命運》等,為無數人指明了人生道路。
馮友蘭的一生,是與哲學和文學緊密相連的一生,他對人生的理解,是「極高明而道中庸」,是宜靜默宜從容,是看盡、看穿、看透之後的自在和圓融。
願每個讀過馮友蘭的人,極高明也中庸,有得道之心境,可靜默,亦能從容。
馮友蘭,1915年入北京大學文科中國哲學門,1924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曾任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哲學系主任、西南聯大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1952年後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他畢生的著述可以概括為「三史釋今古,六書紀貞元」。他以《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和《貞元六書》等著作,成為中國近代以來能夠建立哲學體系的哲學家之一。他是在中國學術史上做出了重要貢獻的傑出學者,也是對20世紀產生了深遠影響的哲人。
代表作《中國哲學簡史》是世界各國大學「中國哲學史」課程通用教材。哲學散文代表作《人生的意義及人生中的境界》《人生成功之因素》《對於人生問題的一個討論》《論命運》等,為無數人指明了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