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在化背景下考察中國英語使用者的語言態度和身份認同,探索如何將語言態度納入英語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在文獻綜述基礎上,作者提出了理想二語認同從本族語者的“忠實模仿者”向“對話的交流者”轉變的趨勢。在此視角觀照下,採用量與質相結合的方法,考察了以大學生為主體的跨文化志願者在四次大型活動前後對不同英語變體的態度。
志願者的語言態度整體偏向保守,其評價排序為英美“標準”英語居首,本土英語其次,其他英語居後。其認同為英美英語“忠實的模仿者”,且活動後變化不大。與此同時,部分人表現出多元語言文化意識,活動後的語言態度有改變,“正規的發言者”二語認同有所加強,“對話的交流者”開始出現。在調查基礎上,研究者嘗試在大學生英語課堂上探索語言態度教育,分享了初步成果和挑戰,總結了語言態度和身份認同轉變的幾種模式,對未來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提出了建議。
志願者的語言態度整體偏向保守,其評價排序為英美“標準”英語居首,本土英語其次,其他英語居後。其認同為英美英語“忠實的模仿者”,且活動後變化不大。與此同時,部分人表現出多元語言文化意識,活動後的語言態度有改變,“正規的發言者”二語認同有所加強,“對話的交流者”開始出現。在調查基礎上,研究者嘗試在大學生英語課堂上探索語言態度教育,分享了初步成果和挑戰,總結了語言態度和身份認同轉變的幾種模式,對未來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提出了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