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李連江教授論治學的封筆之作。作者的《不發表 就出局》偏重談如何在學術界謀生存,本書側重講怎樣在學術界求發展。求發展,就是把學問做好做深,實現學術創新的優化,把自己變成學術界的一個名牌。
學者的天職是追求真理,本書是學者長征路上的踏腳石。作者說:“術與道,說來玄妙,其實都是常識。”但是,我們往往不懂常識,因此常識是不怕重複的真理。本書共20講,每一講都是一個“過來人”在40年學術生涯中參悟的智慧,也是他在明師指導下孜孜不倦地“下真功夫”積累的經驗。
本書只有一位作者,然而是眾多學者的“對話”。作者說:“書面論治學,很容易掉進自己挖的坑,對話變成獨白。”但是,在娓娓道來的20講中,仿佛有無數“學者”參與對談,感悟、共鳴、切磋。學者的術與道,從前輩學者處來,到後輩學者中去,薪火相傳,生生不已。樸實的常識,助你脫困,幫你攀登,伴你長征。
李連江,1963年生於河北滄縣農村,幼年體弱,少年時常為生存擔憂。高中畢業時,適逢改革開放的春天,全年級延畢半年,參加高考,得以躋身78級之列。此後44年間,輾轉五所大學,五次變換身份,16年前落戶香港中文大學,今年8月起到香港嶺南大學任教。英文專著半本,論文30篇;譯文300萬字,“二分塵土,一分流水”。近幾年,漸感承傳事大,悉心總結治學經驗。尚能治學,然而分心談治學。不避誤解非議,全憑奉行啟功先生的良心話哲學,不弄玄虛,知有不言,言必有據。
學者的天職是追求真理,本書是學者長征路上的踏腳石。作者說:“術與道,說來玄妙,其實都是常識。”但是,我們往往不懂常識,因此常識是不怕重複的真理。本書共20講,每一講都是一個“過來人”在40年學術生涯中參悟的智慧,也是他在明師指導下孜孜不倦地“下真功夫”積累的經驗。
本書只有一位作者,然而是眾多學者的“對話”。作者說:“書面論治學,很容易掉進自己挖的坑,對話變成獨白。”但是,在娓娓道來的20講中,仿佛有無數“學者”參與對談,感悟、共鳴、切磋。學者的術與道,從前輩學者處來,到後輩學者中去,薪火相傳,生生不已。樸實的常識,助你脫困,幫你攀登,伴你長征。
李連江,1963年生於河北滄縣農村,幼年體弱,少年時常為生存擔憂。高中畢業時,適逢改革開放的春天,全年級延畢半年,參加高考,得以躋身78級之列。此後44年間,輾轉五所大學,五次變換身份,16年前落戶香港中文大學,今年8月起到香港嶺南大學任教。英文專著半本,論文30篇;譯文300萬字,“二分塵土,一分流水”。近幾年,漸感承傳事大,悉心總結治學經驗。尚能治學,然而分心談治學。不避誤解非議,全憑奉行啟功先生的良心話哲學,不弄玄虛,知有不言,言必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