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圍繞語言學中的柏拉圖問題展開討論,即要解釋我們何以在可用證據如此缺乏的情況下所知甚多的問題。在喬姆斯基看來,語言學領域中也存在柏拉圖問題,該問題是為了解決語言獲得中的“刺激貧乏”( poverty of stimulus )難題(也稱“可學性問題”),即語言輸入和語言能力的不對等。
具體來講,雖然兒童在習得語言過程中所接觸到的語言輸入時間短、殘缺不全、數量也有限,但最終他們卻能掌握一套豐富而又複雜的語言知識系統。在喬姆斯基看來,這種輸入和產出的巨大差異是由兒童與生俱來的語言機制來彌補的。這種內在的語言機制就是我們所說的普遍語法,而生成語法學家的任務就是要探尋普遍語法的原則。本書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內容:普遍語法的哲學啟示、管轄及約束理論的模組介紹以及對西方知識份子未能擺脫意識形態控制的批評。
具體來講,雖然兒童在習得語言過程中所接觸到的語言輸入時間短、殘缺不全、數量也有限,但最終他們卻能掌握一套豐富而又複雜的語言知識系統。在喬姆斯基看來,這種輸入和產出的巨大差異是由兒童與生俱來的語言機制來彌補的。這種內在的語言機制就是我們所說的普遍語法,而生成語法學家的任務就是要探尋普遍語法的原則。本書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內容:普遍語法的哲學啟示、管轄及約束理論的模組介紹以及對西方知識份子未能擺脫意識形態控制的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