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漢娜·阿倫特在《人的境況》(vita activa,直譯《積極的生活》)中通過對希臘、羅馬古典思想以及古希臘城邦公共生活經驗的考察,探索了政治的源始意義和積極生活的古典結構;同時,通過對現代性的反思和對人們潛伏的生存危機的探討,確定了積極生活在現代生活中進行重塑的可能性。但這種以行動為指南的生命生活方式,現在看來不是不夠,而是太多了,以至於我們陷入一種多動盲動的境地,不得休息和安寧。(2)韓炳哲提出了一種替代性的方案。他認為,無所事事不是否定,不是拒絕;它不僅僅是缺乏活動,而更是一種“遺世獨立”的姿態。只有在看似“無所事事”的沉思中,人們才能與自然、世界取得更直接的聯繫,才能更好地安頓自己的身心,並友善地對待地球。(3)本書探究了無所事事的豐富內涵,以及它的價值和魅力,並設想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和未來社會模式:基於友善、和解與和平,消除孤立、分裂與疏離,最終,所有人類與動物、植物、石頭、星、雲生活在同一個“生命體共和國”里。
韓炳哲,德國新生代思想家。1959年生於韓國首爾,80年代在韓國學習冶金學,之後遠渡重洋到德國學習哲學、德國文學和天主教神學。他先後在弗萊堡和慕尼黑學習,並於1994年以研究海德格爾的論文獲得弗萊堡大學的博士學位。2000年任教於瑞士巴塞爾大學,2010年任教於卡爾斯魯厄建築與藝術大學,2012年起任教於德國柏林藝術大學。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18—20世紀倫理學、社會哲學、現象學、文化哲學、美學、宗教、媒體理論等。作品被譯成十幾種語言。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譽其為“德國哲學界的一顆新星”。清新的文風,清晰的思想,深察洞識,切確而犀利的論述,這都讓韓炳哲對於數字信息時代人類精神狀況的分析批判,顯得尤其重要而富於啟發。
韓炳哲,德國新生代思想家。1959年生於韓國首爾,80年代在韓國學習冶金學,之後遠渡重洋到德國學習哲學、德國文學和天主教神學。他先後在弗萊堡和慕尼黑學習,並於1994年以研究海德格爾的論文獲得弗萊堡大學的博士學位。2000年任教於瑞士巴塞爾大學,2010年任教於卡爾斯魯厄建築與藝術大學,2012年起任教於德國柏林藝術大學。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18—20世紀倫理學、社會哲學、現象學、文化哲學、美學、宗教、媒體理論等。作品被譯成十幾種語言。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譽其為“德國哲學界的一顆新星”。清新的文風,清晰的思想,深察洞識,切確而犀利的論述,這都讓韓炳哲對於數字信息時代人類精神狀況的分析批判,顯得尤其重要而富於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