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非闇小輯 書畫過眼》內容分為《藝苑珍聞》《金石書畫品鑒錄》二輯,收錄作者關於美術界人物及藝術活動、藝術品鑒藏評論等文章。
《藝苑珍聞》主要是對美術人物及活動的介紹。作者曾言:“北平畫家作品的作風,還不同於其他各地方的。假如我們國家還需要國畫的話,那麼,北平畫壇的作風,也許占國畫史上很重要的一頁。”如此說來,這些文章也是了解民國北京(平)美術活動,研究北京畫派不可忽略的文獻之一。其中涉及美術界、收藏界的人物有些已湮沒在歷史中,如《雪廠上人》篇中提及的相關內容,即成為破解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上款人“子林”即為黃子林(蟄廬)的關鍵證據,於此可見一斑。《書張氏昆仲扇展》一文,曾引發當年轟動一時興訟事件,參考此時的相關文章,可以釐清事件真偽。“南張北溥”之說在現代中國畫史中已得定論,作者亦不無自鳴:“閑人不自量,初‘捧’張大千,繼‘捧’溥心畲,二君今皆聲聞朝野,竊幸非阿好標榜。”(《紹介謝子衡畫展》)而通覽作者所撰相關舉辦畫展的報道文字,年限跨度之長,篇幅數量之多,為後來者從事這一時期北平美術活動的研究,貢獻絕大,自無異議。
《金石書畫品鑒錄》選取作者有關藝術品見聞、書評、題跋、鑒別等類文章,即是作者從藝經歷的重要佐證,也是對讀者了解、學習中國書畫的普及性知識。于非闇先生早年得益於家藏法帖、書畫、印譜、拓片、緙絲、顏料等頗豐,使其自幼耳濡目染,更得畫師王潤暄傳授繪畫技藝,追隨齊白石學習繪畫篆刻,受趙夢朱、張大千指點專事工筆畫創作,詩書畫印無不精通,自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期在北平畫壇聲名鵲起。他繼承傳統又不墨守陳法,善於探索創新,通過“師造化”使作品更有生命力,畫上題詩跋文,配以自刻印章,使畫面饒有意趣。他將這些學習傳統、創作經驗不時撰文發表,囿於報刊欄目篇幅及其他各種原因所限,這類文章或有不成系統之虞,但淺顯短小之中又包含着作者切身的體驗和認知,引導讀者由淺入深地步人藝術世界,品味中國傳統藝術文化之奧妙。這類文章雖經修訂整理,濃縮于日後整理出版《我怎樣畫工筆花鳥畫》《中國畫顏料研究》兩部著述中,本輯收錄的原始文章,內容更為豐富多彩,或可作為輔助參閱。
于非闇(1889—1959),原名于照,字非廠別署非闇,號閑人等,室名花萼樓、玉山硯齋。原籍山東蓬萊,生於北京。早年教書為業,後進入報界,主持多種報紙副刊欄目,並撰寫百余萬字隨筆雜談,廣受讀者稱譽;歷任故宮古物陳列所國畫研究室、北平藝術專科學校等導師、教授。1949年後歷任北京中國畫研究會副會長、北京中國畫院副院長、中央美術學院民族美術研究所研究員等職。精金石書畫鑒賞,書法工瘦金體,兼善治印,為現代著名工筆花鳥畫大家。
沈寧,筆名沈平子。北京人。曾任職高校圖書館。對民國時期文化教育、藝術社團、相關人物及北京歷史文化史料多有關注,研究領域涉及藝術院校及北京美術活動等歷史沿革考證,對徐悲鴻、常任俠、滕固、王青芳、于非闇、余上沅、齊白石等人物進行個案研究,撰寫發表研究文章近百篇,編著有《常任俠文集》(六卷本,合編)、《滕固年譜長編》、《閑話徐悲鴻》、《難忘帥府園》等二十余種。
《藝苑珍聞》主要是對美術人物及活動的介紹。作者曾言:“北平畫家作品的作風,還不同於其他各地方的。假如我們國家還需要國畫的話,那麼,北平畫壇的作風,也許占國畫史上很重要的一頁。”如此說來,這些文章也是了解民國北京(平)美術活動,研究北京畫派不可忽略的文獻之一。其中涉及美術界、收藏界的人物有些已湮沒在歷史中,如《雪廠上人》篇中提及的相關內容,即成為破解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上款人“子林”即為黃子林(蟄廬)的關鍵證據,於此可見一斑。《書張氏昆仲扇展》一文,曾引發當年轟動一時興訟事件,參考此時的相關文章,可以釐清事件真偽。“南張北溥”之說在現代中國畫史中已得定論,作者亦不無自鳴:“閑人不自量,初‘捧’張大千,繼‘捧’溥心畲,二君今皆聲聞朝野,竊幸非阿好標榜。”(《紹介謝子衡畫展》)而通覽作者所撰相關舉辦畫展的報道文字,年限跨度之長,篇幅數量之多,為後來者從事這一時期北平美術活動的研究,貢獻絕大,自無異議。
《金石書畫品鑒錄》選取作者有關藝術品見聞、書評、題跋、鑒別等類文章,即是作者從藝經歷的重要佐證,也是對讀者了解、學習中國書畫的普及性知識。于非闇先生早年得益於家藏法帖、書畫、印譜、拓片、緙絲、顏料等頗豐,使其自幼耳濡目染,更得畫師王潤暄傳授繪畫技藝,追隨齊白石學習繪畫篆刻,受趙夢朱、張大千指點專事工筆畫創作,詩書畫印無不精通,自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期在北平畫壇聲名鵲起。他繼承傳統又不墨守陳法,善於探索創新,通過“師造化”使作品更有生命力,畫上題詩跋文,配以自刻印章,使畫面饒有意趣。他將這些學習傳統、創作經驗不時撰文發表,囿於報刊欄目篇幅及其他各種原因所限,這類文章或有不成系統之虞,但淺顯短小之中又包含着作者切身的體驗和認知,引導讀者由淺入深地步人藝術世界,品味中國傳統藝術文化之奧妙。這類文章雖經修訂整理,濃縮于日後整理出版《我怎樣畫工筆花鳥畫》《中國畫顏料研究》兩部著述中,本輯收錄的原始文章,內容更為豐富多彩,或可作為輔助參閱。
于非闇(1889—1959),原名于照,字非廠別署非闇,號閑人等,室名花萼樓、玉山硯齋。原籍山東蓬萊,生於北京。早年教書為業,後進入報界,主持多種報紙副刊欄目,並撰寫百余萬字隨筆雜談,廣受讀者稱譽;歷任故宮古物陳列所國畫研究室、北平藝術專科學校等導師、教授。1949年後歷任北京中國畫研究會副會長、北京中國畫院副院長、中央美術學院民族美術研究所研究員等職。精金石書畫鑒賞,書法工瘦金體,兼善治印,為現代著名工筆花鳥畫大家。
沈寧,筆名沈平子。北京人。曾任職高校圖書館。對民國時期文化教育、藝術社團、相關人物及北京歷史文化史料多有關注,研究領域涉及藝術院校及北京美術活動等歷史沿革考證,對徐悲鴻、常任俠、滕固、王青芳、于非闇、余上沅、齊白石等人物進行個案研究,撰寫發表研究文章近百篇,編著有《常任俠文集》(六卷本,合編)、《滕固年譜長編》、《閑話徐悲鴻》、《難忘帥府園》等二十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