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充鋅基電池原理及關鍵材料 | 拾書所

可充鋅基電池原理及關鍵材料

$ 768 元 原價 768
本書系統總結了可充鋅基電池基礎電化學理論知識,結合筆者的工作,重點對各類鋅基二次電池,包括鋅-錳電池、鋅-鎳電池、鋅-空氣電池和鋅離子電池體系的儲能原理及關鍵材料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可供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儲能科學與工程、能源化學工程、電化學工程、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等相關專業的師生學習使用,也可供從事可充鋅基電池研究的科研人員和企業技術人員參考。



崔寶臣,廣東石油化工學院,教授,長期從事高能電池及關鍵材料、電催化等方面基礎及應用研究。主要學術成就包括:(1)開創了全新概念的可充熔鹽金屬(Fe、Zn)空氣電池研究先河,開發了系列熔鹽電池電解質,發展了多種新型正極催化材料,揭示了該類電池的電化學儲能機理並解決了熔鹽電池體系電極材料穩定性關鍵科學問題。(2)在水系鋅基雜化電池方面,在電極基體上直接生長納米線陣列電催化劑並作為活性材料,無需膠黏劑和炭素等輔助材料,實現長周期穩定充放電10000個循環,放電電壓平台高達1.65V以上,突破了鋅基雜化電池放電電壓波動的技術瓶頸。(3)設計開發了新型水系鋅離子電池鐵基尖晶石正極材料,揭示了正極材料的儲鋅行為與機理,探索充放電循環過程正極材料微觀結構演變規律,發現儲鋅失效原因,加深了對鋅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儲鋅機理的科學認識。(4)在電催化領域,跨越傳統的Haber-Bosch合成氨工藝對天然氣的依賴和需求,以水和氮氣直接常壓電催化合成氨研究獲得重要科學突破,開創了電化學合成氨新方法。開發熔鹽電化學綠色煉鐵、熔鹽捕獲二氧化碳電化學還原制碳材料以及低溫熔鹽化學鏈分解水制氫等新技術。

近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廣東省和黑龍江省重點科技攻關、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多項。獲省部科技進步獎3項。在Energy Environ.Sci.、J.Power Source、Green Chem.、J.Mater.Chem.A等國際TOP期刊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授權美國和PCT專利各1件,已授權中國發明專利7件。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后和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函評專家,美國電化學學會會員、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會員、黑龍江省化工學會理事。2019年作為高層次人才引進加盟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至今。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