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依據大量史籍文獻和學人著作,客觀地敘述了大蒙古國與元朝時期的歷史過程。全書共八章,前三章主要書寫蒙古部族的起源與崛興、大蒙古國的建立與三次西征、大蒙古國的傳承與統治;第四、五兩章主要書寫元朝的建立、對地方的治理、對南宋的戰爭、汗位的傳承和元朝的覆亡,尤其對忽必烈時代斂財的問題予以揭示;最後三章介紹了元朝的政治、經濟、社會、法律、思想、宗教、文化與藝術的特徵與成就,以及元朝與世界尤其是歐洲的交流。
李學勤(1933—2019),著名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古文獻學家和教育家,被學術界譽為“百科全書式的學者”。曾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與專家組組長、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中國先秦史學會理事長和名譽理事長。1997年當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2018年被聘為清華大學首批文科資深教授。2013年獲首屆“漢語人文學術寫作終身成就獎”和“孔子文化獎”,2014年獲首屆國學大典“全球華人國學獎終身成就獎”,2015年獲第四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長期致力於中國古代文明的研究,在甲骨學研究、青銅器研究、戰國文字研究、簡帛學研究等多學科領域都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提出了“重新估價中國古代文明”“走出疑古時代”等學術主張,引領和推進了中國古代史、考古學、古文字學等多學科的發展。出版了《殷代地理簡論》《東周與秦代文明》《古文字學初階》《新出青銅器研究》《比較考古學隨筆》《走出疑古時代》《簡帛佚籍與學術史》《重寫學術史》《中國古史尋證》《中國古代文明研究》《清華簡及古代文明》等學術著作40多部。
郭志坤,出版家,歷史學家,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被出版界稱為“學者型編輯”。曾擔任文匯出版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總編輯,榮獲首屆上海出版人金獎和“全國百佳出版工作者”稱號。策劃了《中國通史》(白壽彝總主編)和“中國斷代史系列”叢書,主編了《賢哲自述叢書》《香港全紀錄》《澳門全紀錄》,並著有《秦始皇大傳》、《隋煬帝大傳》、《荀學論稿》、《成語里的中國通史》(與陳雪良合著)、《提問諸子叢書》(與陳雪良合著)等。
溫海清,1979年生,江西寧都人。2008年獲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現任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以蒙元史為主要研究方向。著有《畫境中州:金元之際華北行政建置考》《元史》,譯有《蒙古帝國》《成吉思汗與今日世界之形成》(第一譯者)。先後在《中國史研究》《史學史研究》《史林》《文獻》《復旦學報》等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十多篇。
李學勤(1933—2019),著名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古文獻學家和教育家,被學術界譽為“百科全書式的學者”。曾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與專家組組長、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中國先秦史學會理事長和名譽理事長。1997年當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2018年被聘為清華大學首批文科資深教授。2013年獲首屆“漢語人文學術寫作終身成就獎”和“孔子文化獎”,2014年獲首屆國學大典“全球華人國學獎終身成就獎”,2015年獲第四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長期致力於中國古代文明的研究,在甲骨學研究、青銅器研究、戰國文字研究、簡帛學研究等多學科領域都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提出了“重新估價中國古代文明”“走出疑古時代”等學術主張,引領和推進了中國古代史、考古學、古文字學等多學科的發展。出版了《殷代地理簡論》《東周與秦代文明》《古文字學初階》《新出青銅器研究》《比較考古學隨筆》《走出疑古時代》《簡帛佚籍與學術史》《重寫學術史》《中國古史尋證》《中國古代文明研究》《清華簡及古代文明》等學術著作40多部。
郭志坤,出版家,歷史學家,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被出版界稱為“學者型編輯”。曾擔任文匯出版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總編輯,榮獲首屆上海出版人金獎和“全國百佳出版工作者”稱號。策劃了《中國通史》(白壽彝總主編)和“中國斷代史系列”叢書,主編了《賢哲自述叢書》《香港全紀錄》《澳門全紀錄》,並著有《秦始皇大傳》、《隋煬帝大傳》、《荀學論稿》、《成語里的中國通史》(與陳雪良合著)、《提問諸子叢書》(與陳雪良合著)等。
溫海清,1979年生,江西寧都人。2008年獲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現任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以蒙元史為主要研究方向。著有《畫境中州:金元之際華北行政建置考》《元史》,譯有《蒙古帝國》《成吉思汗與今日世界之形成》(第一譯者)。先後在《中國史研究》《史學史研究》《史林》《文獻》《復旦學報》等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十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