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爾虞我詐的複雜社會,喜怒哀樂的生活,繚繞糾纏的情感,如何擺正自己的心態,拂盡心靈上的塵埃,將這個世界參個明明白白,悟個透透徹徹,這是《如是心態如是禪》要解決的問題。
禪的思想是胸懷豁達、內心空靈;禪的生活是積極、自在、簡樸,自適,禪的主旨是放下自私、自欺、自怨、自我枷鎖 ;禪修的目的是認識自我、肯定自我,然後放下自我。
關於心態,無需我在此贅述,想必每一位愛讀書的朋友都明白心態的概念了。但是對於“禪”未必就知之甚深了。即便那些涉獵較廣,平日裡對禪稍有幾分領悟的朋友,恐怕能告訴我的也莫過於“教外別傳,不立文字”這類的話了。
是的,禪的境界是言語道斷,心行路絕,是與思維言說的層次不同的,禪是不能講的;但是,“妙高頂上,不可言傳;第二峰頭,略容話會。”如果不是禪門弟子,對有些佛門公案,很難明白其中的道理所在,而且,如果用常人的想法來推敲,往往會發現有些“公案”違背常理。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不借助語言來闡述,那麼,禪門對普通人豈不是永遠都是關閉的?這也正是我們見到的禪宗的語錄居然也相當多的緣故。為了讓普通大眾都能明白禪的境界,我們仍然需要借助語言來傳遞意思。
那什麼是禪?禪就是自然而然。用慧眼來看,天地萬物皆是禪機。一般人誤以為禪機奧秘,深不可測,高不可攀,離我們很遙遠,這是門外看禪的感覺,其實,禪本來就是自家風光,它不假外求,自然中到處充斥,俯拾即得。
但是,今天的人類,苦苦追求身外之物,人們辛苦地奔波,飽暖之外,又要求種種物欲。物質可以豐富生活,卻也枯萎了心靈。口腹之欲滿足了,卻也往往閉鎖了本該具有的智慧。
大多數人的日常生活,由於心態的失衡,完全在一種不自覺的意識下被向前推動著。善惡是非的標準,都是社會共同的約定,沒有個人心智的真正自由。因此,這一時代的人們往往感覺到,雖然擁有了前人夢想不到的物質生活,卻也失去了最寶貴的心靈自我。
在這時候,我們急需禪來拯救我們。
禪能改善我們生活的心態,它超越了五欲六塵,可以讓我們獲得更實在的和諧與寂靜。有了禪,就有了真實和諧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