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半島與中國的關係,可謂相當密切。不必說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往來,也不必說數十年前抗美援朝的浴血奮戰,單看近來韓國歌星、影星在兩岸三地的風靡,遍及各地的韓國餐館,便也足見兩地剪不斷的緣分,韓國的歷史劇也逐漸引起大家的興趣。
韓(國)朝(鮮),其歷史綿延數千年,出現過許多有趣的人物和有趣的故事。
河南來的朝鮮國王
朝鮮半島和中國大陸,僅僅隔了條鴨綠江。在很長時間裡,朝鮮文明與中國文明水乳交融,朝鮮對中國也是處於藩屬的地位。
事實上,撇開神話中的檀君,在朝鮮半島上的先民,多數被看做中國古代東夷部族的一支。而半島上最早的文明國家,更是一位中原人士建立的。
開拓朝鮮文明的中國人,史稱箕子,籍貫在今河南。「箕」是他的封地,「子」是他的爵位,他的名字叫胥餘——中國古代的姓、氏、封、號就是這麼複雜,大家不用記這麼多,記得他叫箕子就行。
這老伯地位很高,是商朝王室的子弟。更嚴格地說,他是中國著名暴君商紂王的叔叔。
幾千年來,商紂王被醜化成一個暴虐到變態的惡魔。不但他的老百姓痛恨他,他的王室親戚也都對他不滿。紂王的哥哥微子看不慣弟弟的暴行,就跑去投奔了西周,這屬於聰明人;商紂王的叔叔比干因為多次勸諫紂王,竟然被剖腹殺害,這屬於耿直人。
而箕子呢,他比比干聰明,比微子耿直。微子逃到周國的時候勸他一起,他說:身為大臣,要是因為君主昏庸,就逃到外國,這豈不是在自曝家醜嗎?不妥不妥!——殷商的人都比較不知變通,箕子就是如此。
但是,他又不像比干那樣玩命,於是披散頭髮,裝瘋賣傻。商紂王哪裡會被他騙過。不過想想:這位叔父知道裝瘋,也算識趣,那就不殺你了,關起來吧,隨你在監獄裡裝瘋。
微子跑了,比干死了,箕子既沒有跑,也沒有死——這微子、比干和箕子三位,被後世的孔夫子尊為殷商的「仁人志士三巨頭」。
等到周武王打進朝歌城,滅了商紂王,為了表現自己的英明偉大,對待前朝的這三巨頭,也要做足姿態。於是死去的比干,被封為「國神」;順應歷史潮流的微子,被封到商丘,當了宋國君主。箕子也被釋放了出來。周武王聽說箕子的賢明之名,就召他來詢問治理國家的大事。
箕子當初積累了一肚子的話,可惜紂王不聽,如今好容易遇上個「明主」,當然要說個痛快。
從頭到尾講下去,洋洋灑灑一大篇,唬得周武王一愣一愣的:「哎喲,表叔(箕子的爹商王太丁是周武王他爹周文王的岳父),您真是太厲害了,說得出這麼一大套理論。要不來輔佐我治理江山吧。」
然而箕子不願意。雖然商紂王把他囚禁起來,畢竟是他的姪兒;雖然周武王救了他,祖先創下的商王朝卻已經被人滅了。這滋味當然不好受。
於是,箕子決定去海外開創自己的王道樂土,延續商朝的社稷。他選中了東北方向的朝鮮,就帶著幾千商朝的移民,向朝鮮半島跋涉而去。
從河南到朝鮮半島,需要越過當時還是森林密佈的華北平原,沿著遼西走廊,深入遼東,穿過北方少數民族游獵的崇山峻嶺。在當時,這是一條艱險的道路。箕子和他帶領的商朝移民並沒有退縮,他一心要離開國破家亡的傷心之地,在海外尋求一個寄託希望與思念的地方。
經過幾個月的跋涉,箕子一行渡過鴨綠江,進入了朝鮮半島北部。
當時的朝鮮半島,已經有了不少的部族。但與鼎盛時期的殷商相比,還是比較落後。箕子本人是很善於說教的,又有先進的生產力和軍事制度作為後盾。這一小群殷商人在朝鮮半島定居下來,幫助當地人開墾農田、養蠶織布、冶煉金屬,同時箕子親自進行文化教育。
很快,當地人心悅誠服地接受了箕子這位國王。箕子在平壤建立了自己的都城,並且把商朝的一些政治、經濟、文化制度都搬到了朝鮮。
周武王看箕子這麼堅決,也無可奈何。他就正式冊封箕子為朝鮮的君主,並且申明,這位朝鮮國君,不算是周朝的直屬臣下。
這是發生在西元前一千餘年的事。
韓(國)朝(鮮),其歷史綿延數千年,出現過許多有趣的人物和有趣的故事。
河南來的朝鮮國王
朝鮮半島和中國大陸,僅僅隔了條鴨綠江。在很長時間裡,朝鮮文明與中國文明水乳交融,朝鮮對中國也是處於藩屬的地位。
事實上,撇開神話中的檀君,在朝鮮半島上的先民,多數被看做中國古代東夷部族的一支。而半島上最早的文明國家,更是一位中原人士建立的。
開拓朝鮮文明的中國人,史稱箕子,籍貫在今河南。「箕」是他的封地,「子」是他的爵位,他的名字叫胥餘——中國古代的姓、氏、封、號就是這麼複雜,大家不用記這麼多,記得他叫箕子就行。
這老伯地位很高,是商朝王室的子弟。更嚴格地說,他是中國著名暴君商紂王的叔叔。
幾千年來,商紂王被醜化成一個暴虐到變態的惡魔。不但他的老百姓痛恨他,他的王室親戚也都對他不滿。紂王的哥哥微子看不慣弟弟的暴行,就跑去投奔了西周,這屬於聰明人;商紂王的叔叔比干因為多次勸諫紂王,竟然被剖腹殺害,這屬於耿直人。
而箕子呢,他比比干聰明,比微子耿直。微子逃到周國的時候勸他一起,他說:身為大臣,要是因為君主昏庸,就逃到外國,這豈不是在自曝家醜嗎?不妥不妥!——殷商的人都比較不知變通,箕子就是如此。
但是,他又不像比干那樣玩命,於是披散頭髮,裝瘋賣傻。商紂王哪裡會被他騙過。不過想想:這位叔父知道裝瘋,也算識趣,那就不殺你了,關起來吧,隨你在監獄裡裝瘋。
微子跑了,比干死了,箕子既沒有跑,也沒有死——這微子、比干和箕子三位,被後世的孔夫子尊為殷商的「仁人志士三巨頭」。
等到周武王打進朝歌城,滅了商紂王,為了表現自己的英明偉大,對待前朝的這三巨頭,也要做足姿態。於是死去的比干,被封為「國神」;順應歷史潮流的微子,被封到商丘,當了宋國君主。箕子也被釋放了出來。周武王聽說箕子的賢明之名,就召他來詢問治理國家的大事。
箕子當初積累了一肚子的話,可惜紂王不聽,如今好容易遇上個「明主」,當然要說個痛快。
從頭到尾講下去,洋洋灑灑一大篇,唬得周武王一愣一愣的:「哎喲,表叔(箕子的爹商王太丁是周武王他爹周文王的岳父),您真是太厲害了,說得出這麼一大套理論。要不來輔佐我治理江山吧。」
然而箕子不願意。雖然商紂王把他囚禁起來,畢竟是他的姪兒;雖然周武王救了他,祖先創下的商王朝卻已經被人滅了。這滋味當然不好受。
於是,箕子決定去海外開創自己的王道樂土,延續商朝的社稷。他選中了東北方向的朝鮮,就帶著幾千商朝的移民,向朝鮮半島跋涉而去。
從河南到朝鮮半島,需要越過當時還是森林密佈的華北平原,沿著遼西走廊,深入遼東,穿過北方少數民族游獵的崇山峻嶺。在當時,這是一條艱險的道路。箕子和他帶領的商朝移民並沒有退縮,他一心要離開國破家亡的傷心之地,在海外尋求一個寄託希望與思念的地方。
經過幾個月的跋涉,箕子一行渡過鴨綠江,進入了朝鮮半島北部。
當時的朝鮮半島,已經有了不少的部族。但與鼎盛時期的殷商相比,還是比較落後。箕子本人是很善於說教的,又有先進的生產力和軍事制度作為後盾。這一小群殷商人在朝鮮半島定居下來,幫助當地人開墾農田、養蠶織布、冶煉金屬,同時箕子親自進行文化教育。
很快,當地人心悅誠服地接受了箕子這位國王。箕子在平壤建立了自己的都城,並且把商朝的一些政治、經濟、文化制度都搬到了朝鮮。
周武王看箕子這麼堅決,也無可奈何。他就正式冊封箕子為朝鮮的君主,並且申明,這位朝鮮國君,不算是周朝的直屬臣下。
這是發生在西元前一千餘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