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出生於英國倫敦的一個官宦之家。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培根成熟較早,各方面都表現出異乎尋常的才智。13歲時,培根被送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深造。
在劍橋大學學習3年後,培根作為英國駐法大使埃米阿斯·鮑萊爵士的隨員來到法國。在此期間,培根汲取了許多新的思想,對他世界觀的形成造成了很大作用。
1579年,培根的父親突然病逝,致使培根的生活開始陷入貧困。回國後,培根在葛萊法學院攻讀法律。1582年,培根取得律師資格證,1584年當選為國會議員,1589年成為法院出缺後的書記。
培根一生在學問上成就很大,但作為政客他卻飽嘗了仕途的艱辛。自做英國女王掌璽大臣的父親去世後,培根一直未得到女王的重用。直至詹姆士一世當政,他才逐漸得到升遷,先後擔任過法院院長、檢察長、掌璽大臣等,還被封為男爵、子爵等貴族尊號。然而,後因被國會指控貪汙受賄,培根又被免除了一切官職。
成為平民之後,培根將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學問研究中,他最終成為中世紀英國著名的唯物主義哲學創始人。1626年4月,培根離開了人世。
弗朗西斯·培根竭力倡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他推崇科學,發展科學的進步思想和崇尚知識的進步口號,一直推動著社會的進步,是一位一生追求真理的思想家。
培根重視感覺經驗和歸納邏輯在認識過程中的作用,開創了以經驗為手段、研究感性自然的經驗哲學的新時代,對近代科學的建立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對人類哲學史、科學史都做出了重大的歷史貢獻。為此,有人尊稱培根為「給科學研究程序進行邏輯組織化的先驅」。
在歷史上,弗朗西斯·培根作為一名科學哲學家,所做出的貢獻是不可忽視的。他是以新唯物主義哲學指導科學發展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最早認識到科學的歷史意義以及它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的哲學家。
馬克思曾讚譽他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
培根在邏輯學、美學、教育學方面也提出了許多思想,著有《新工具》、《論說文集》等,後者收入58篇隨筆,從各個角度論述廣泛的人生問題,精妙又有哲理,擁有廣泛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