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歡慶春節 (電子書) | 拾書所

普天歡慶春節 (電子書)

$ 249 元 原價 249

春節由來

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也是最熱鬧的一個古老節日。它的時間在農曆正月初一這天,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

春節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傳說最早在堯舜時代就有過春節的風俗。它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漢族四大傳統節日。

關於春節來歷,在中國民間,流傳著許多美麗傳說,充滿了豐富的文化底蘊。

萬年用漏壺測時間定春節

關於春節的來歷,還有這樣一個故事。相傳,在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就有了想把節令定準的打算,但是苦於找不到計算時間的方法。有一天,萬年上山砍柴累了,便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用來測定一天時間。後來,山崖上的滴泉啟發了他的靈感,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用來計算時間。天長日久,萬年發現每隔360多天,四季就會輪迴一次,天時的長短也就重複一遍。當時的國君叫祖乙,也常為天有不測風雲而感到苦惱。萬年知道後,就帶著日晷和漏壺去見國君,對國君祖乙講日月運行的道理。

祖乙聽後大悅,感到很有道理。於是把萬年留下,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臺和漏壺亭,希望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並創建曆法,為天下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瞭解萬年測試曆法的進展情況。知道萬年創建曆法已成,就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當登上日月壇時,看見石壁上的一首詩,詩道:

日出日落三百六,週而復始從頭來。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

萬年指著天象,對皇上說:「現在正是12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這便是春節的來歷。那麼,中國的春節到底源自何時呢?據說,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傳說最早在堯舜時期就有過春節風俗。農曆的正月是一年的開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況正好是春季開始,少部分情況立春是在農曆臘月下旬。節日的時間和農業勞作息息有關。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年字,都是谷穗成熟的形象。在歷史上的不同朝代,春節的時間也不一樣。夏朝以農曆一月為一年之首,商朝以農曆十二月為歲首,周朝以農曆十一月為歲首,秦朝以農曆十月為歲首。春節作為歲首大節,最早確立於漢朝。那是公元前104年,即漢太初元年,漢武帝頒行《太初曆》,確定以農曆正月初一為歲首。此後2000多年,中國沿襲了這一曆法體制。

正月新年成為舉國上下共享的盛大節日,「官有朝賀,私有祭享」。在朝賀與祭享的各種儀式活動中,增強與更新著各種家庭與社會的關係。

春節在公曆1月21日至2月20日之間游動。立春則一般在2月4日或2月5日。春節古稱「正旦」「歲首」「過年」等。

1949年,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透過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曆紀元,把公曆元月一日定為元旦,俗稱陽曆年;農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後,因而把農曆正月初一定為「春節」,俗稱陰曆年。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