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是有中生有,以範文樣本為教材,可以教也可以學。」
文學創作可不可教、能不能學?一直爭論不休。
王鼎鈞說:「我強調寫作是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寫作是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誇誇其談誤寫作,知而不行誤寫作,食而不化也誤寫作。一個學習者,如果他對《作文七巧》和《作文十九問》裡的那些建議,像學提琴那樣照著琴譜反覆拉過,像學畫即樣照著靜物一再畫過,應該可以順利進入《文學種籽》所設的軌道,至於能走多遠,能登多高,那要看天分,環境,機遇,主要的還是要看他的心志。」
◎本書正式進入寫作的天地,以通俗語言展示文學術語:意象、體裁、題材、人生等內涵,並且重新闡釋寫作六要,為作家都要修習的基本功夫。
◎《文學種籽》全新修訂典藏版,由王鼎鈞撰寫新序並補充修訂內容,刪去附錄,新增兩篇文章。
◎精彩摘錄
意象意象加意象,好的意象寫得好,把最好的意象放在最適當的位置,這就是文學。——〈意象〉
一篇作品究竟應該寫成散文、小說,還是劇本,要看那篇作品處理什麼樣的材料,表現什麼樣的內容。散文、小說、劇本屬於體裁,體裁屬於形式,形式是為表現內容而設。題材屬於內容,有些題材應該寫成散文,不宜寫成劇本,有些題材則相反。——〈體裁選擇〉
散文是如此「有我」,以致,如果你不喜歡誰的散文,你就不會喜歡那作者本人。……
散文的作者既然沒有捏造一個人物出來替他受過,則後果只有自己承擔。歷來討論寫作的人都勸我們要學作文先學做人,要在人格修養和人生境界以及知識見解各方面有水準,站得住,因為讀者要從作品裡看見這些。我想,這一忠告對寫散文的人特別重要。這就是為什麼散文「易學難工」,多少人第一次作文由散文開筆,而他們最好的散文卻要「晚成」。——〈散文〉
◎作家、高中教師、大學教授一致推崇,執筆之人,不容錯過!
作家 王盛弘、北一女國文教師 田威寧、作家 朱宥勳、作家李欣倫、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作家 宋怡慧、作家.中興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祁立峰、醫師.作家 吳妮民、建國中學老師 林明進、臺南一中國文科教師 林皇德、詩人.作家 林達陽、作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林黛嫚、作家 凌性傑、資深閱讀寫作老師 陳安儀、作家 陳?青、彰化高中國文科教師.作家 陳育萱、作家 許榮哲、作家.新竹女中國文教師 黃庭鈺、作家 楊佳嫻、作家 楊隸亞、惠文高中教師.作家 蔡淇華
◎王鼎鈞「作文與寫作系列」全新修訂典藏版(共五冊)內容與特色:
《作文七巧》
討論如何作文,闡述最基本的作文方法,少理論、多故事,本身就是作文的範本。(新版有15處修正、19處補充、增加三篇附錄)
《作文十九問》
《作文七巧》進階版,以問答體幫助學習者提升作文能力,並成為高水準的欣賞者。
《文學種籽》
正式進入寫作的天地,重新闡釋「寫作六要」,為作家必要修習的基本功夫。
《古文觀止化讀》
從寫作觀點解明文言文的讀法,幫助從白話文跨到文言閱讀及寫作,搭建古典文學和現代散文之間的橋樑。
《講理》
模仿《文心》體裁,討論如何寫論說文,以表達意見,並埋伏主題,希望培養社會的理性,內容增刪後更靠近生活。
慎重推薦
寫作與教人寫作都不是簡單的事,而王鼎鈞先生的《作文七巧》卻能以最親切有味的文字,將理論說得清晰簡單,亦有實例的示範、對照與解說,讓文學習作者獲得具體可行的寫作方法。難能可貴的是解說文字本身就是爐火純青的散文,珠玉時見,各種生命體悟夾在兩行中的另外一行。這本書既教寫作之道,亦教人生之道,難怪歷久彌新。——田威寧(北一女國文教師)
重讀王鼎鈞先生的《作文七巧》和《作文十九問》,我才更加確認,好的散文相當講究筆法,從一個字的差異、敘事時間的倒置、抒情文的自我情感教育等,無不在訓練寫作者的「刀工」,尤其王先生學識廣博,引述的經典文本飛越古典、穿梭現代,參酌小說、詩等文類的同時,也適時穿插生活見聞和小故事,恍若在聽長者說書,又像領受大師的心法密傳,尤其《作文十九問》的對答形式,更能深切感受到一位經驗老道的前輩,極有耐心又循循善誘的教導,以年輕人可理解的方式來體會文學讀寫之奧妙。——李欣倫(作家)
王鼎鈞先生的作文書猶如寫作「勝經」,不只深入淺出地為讀者開啟寫作的繆思,也循序漸進地訓練讀者寫作的技法,無論是教師教學抑或是學生自學,都能得心應手、游刃有餘。全書以寓教於樂的方式,吸引無數書寫者循光前進,終能尋得文字桃花源。——宋怡慧(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作家)
講到「作文」我們立馬會聯想到國文科測驗的最後一題,即便今已改制曰「國寫」。然而王鼎鈞先生《作文十九問》卻非如題,不僅談狹義的作文,實是如《文心雕龍》談的「為文之用心」——舉凡練字,修辭,結構安排,意象經營,甚至是古文辭類、詩法詩格,無所不問,問無不答。如今新版重出,無論為試或為情為文,都值得一觀。——祁立峰(作家.中興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想我們年輕時,便讀王鼎鈞了——少年的我們讀《碎琉璃》、《左心房漩渦》,《作文七巧》更是學寫作的經典。鼎公的散文素來優美、雅致,他將看似抽象的文字美學梳整為能被理解鍛鑄的技巧,那是一位文學家多麼深厚的功夫。書寫,值得一輩子凝神致志,習作多時,如今再讀王鼎鈞老師的這幾本書,我仍然能從中得到新的啟發。——吳妮民(醫師.作家)
寫作是修為,也是修養。鼎公的這幾本書結合了文學家的大視界與教育家的方法學。有志寫作者可從《作文七巧》入手,打好地基;再接觸《作文十九問》,構築棟梁;其次研習《文學種籽》,層層拔高;最後閱覽《古文觀止化讀》,注入靈氣。既修煉文字鍛鑄的藝術,也涵泳自我的性情,還可時時品味字裡行間油然淌溢的人生智慧。——林皇德(臺南一中國文科教師)
《古文觀止化讀》是一本實用又充滿智慧的好書。王鼎鈞先生精選古文經典篇章,逐篇進行深入的剖析,讓我們得以領略古文之美。在這本書裡,除了古文章句的詮釋,更寄託了個人的寫作心法以及生命態度。——凌性傑(作家)
王鼎鈞先生的《作文七巧》與《作文十九問》,直探寫作關隘與盲點,指出為文技巧的功用,並且翻出巧勁與新意。對於初學者或練習寫作一段時間的人來說,都不失為一卷清晰的指南,實用也超乎實用。在出版多年後的現今重讀,仍能使人領略其巧設方便法門的苦心。——陳育萱(彰化高中國文科教師.作家)
《作文七巧》是我在多年作文教學生涯中,覺得十分受用、也常常運用的一本書。王鼎鈞先生以極其幽默的筆法,將寫作技巧解析的深入淺出、邏輯分明,是一本老師、學生都十分受益的好書,中學生必讀!——陳安儀(資深閱讀寫作老師)
閱讀王鼎鈞先生的作文書,那樣的古雅漫談,彷彿聆聽一場充滿故事的演說,不知不覺就認識了鍛字鍊句及文章構織的祕法。寫作從來不是一蹴可幾的事,如果可以,先從隨興的閱讀開始,再由隨筆之中去尋找精緻的可能,像是欲結交一位知己,總得先廣泛接觸,再從中揀擇,進而啟動相處、相知、相惜的修練。——黃庭鈺(新竹女中國文教師.作家)
王鼎鈞《作文七巧》,是我十四歲時從老師那裡得到的禮物。那時我已開啟一連串的文學練習:讀課本不選的作家、試著為自己而不是為分數寫東西、向學生刊物投稿。這書名有點古板,一開始還以為是什麼作文高分秘笈,讀了卻捨不得放下來了。一部深入堂奧而又條縷清晰的寫作教養書,供有心者自習自覺的指南,讓我摸索前進的文學路程忽然有了燈。——楊佳嫻(作家)
「取材有主從,文筆有繁簡,不宜平均。」「好的文章一直在起勢之中。」這樣言簡意賅的金科玉律,就在王鼎鈞的兩本寫作聖經--直敘、倒敘、抒情、描寫、歸納、演繹、綜合組成的《作文七巧》,以及以問答舉例匯成的《作文十九問》之中。寫作經典,歷久彌新,執筆之人,不容錯過!——蔡淇華(惠文高中教師,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