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集的小說拋去了許多外在的細節真實,把注意力集中到人物的內心世界,人物的性格,隱蔽的內在激情。讀者注意到作者把一切在他看來可有可無之物悉數刪去,無論馬來狂人,還是陌生女人,全都無名無姓。只有能夠反映人物內心激情的細節,襯托小說氣氛的場景才得到著力渲染:驕陽下使人發瘋的熱帶叢林,黑夜中鬼氣森森的甲板一隅,乾渴龜裂的大地,燈火昏暗的小巷,受虐狂狗樣哀求的眼睛,懷春少女渴求雨露的嘴唇。這些小說中的描繪比現實更鮮明、更突出,讀者心裏留下的不是繁覆的情節、瑰麗的畫面,而是鮮活的人物,熾烈的激情,你會感到他們靈魂的顫動,發自內心的呻吟。 斯蒂芬·茨威格1881年生於維也納,出生於一個猶太家庭,父親是一個紡織廠主,母親是一個銀行家的女兒。從童年起,他就過著優渥的生活,受著良好的教育,對文學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 維也納當時是奧匈帝國的首都,這個帝國建立於1867年,到19世紀末國運式微,政治衰敗。可這同時也是奧地利歷史上一個文學藝術生機勃發的時期,正如茨威格所說的,「它是西方一切文化的綜合」——馬赫(1838—1911)的哲學,弗洛伊德(1856—1939)的精神分析學,馬勒(1860—1911)、施特勞斯(1864—1949)、勛伯格(1874—1951)在音樂上贏得的世界性聲譽,建築和繪畫藝術上分離派和印象派的成就已飲譽歐洲,而文學上則是「青年維也納」的崛起。這個文學流派很快就成為奧地利和維也納文學生活的中心,它標誌著一個新的文學時代的到來,迅即贏得了青年一代的敬仰和追隨。 茨威格就是在這樣一種文學藝術氛圍中走上了文學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