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月《世界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宣言》中指出:「人類要想在二十一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頭二千五百多年,從孔子那裡去吸取智慧。」 於是,二千五百年的孔子邁著穩健的步伐走了過來; 於是,以孔子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文化開始復興、弘揚乃至發展興旺起來; 於是,孔子不僅擔負了振興中華的責任,而且擔負了拯救地球、拯救人類的重任。 於是,孔子走出了家門、走出了國門、走向了世界; 於是,孔子學院,有如春天的種子,在世界各地生根、發芽、長葉、開花:根據最新資料截至2010年10月,各國已建立322所孔子學院和369個孔子課堂,共計691所,分佈在96個國家。孔子的足跡遍及亞洲、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 孔子生前曾慨然而嘆: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可惜終未成行,誰想到在他死去的二千五百年後,居然圓了這漂洋過海的夢…… 想著這一切,我陷入深深地沉思,這位孔聖人,究竟擁有什麼魅力,一直被奉為人類的精神領袖,歷代帝皇對他頂禮膜拜畢恭畢敬,天下英才以能承繼他的衣?為榮,千古英雄化塵土,百世豪杰隨風逝,唯有他歷盡千百餘年,依然光芒萬丈,普照世人。 我想起了《論語》中的一段話:「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重溫這段話,我的心為之一動,一種一探聖人精神風骨與人格魅力的念頭油然而生。於是我開始對《論語》、《孔子家語》、《禮記》、《史記》中的《孔子世家》、《孔子弟子列傳》等有關資料進行了研究,希望從中得到一些啟示。儘管有些資料摻雜了對孔子神化的部分,但剔出那些水分,一個完美的形象,栩栩如生實實在在的展示出來:仁愛忠信、叱詫風雲、睿智聰慧、憂國憂民、執著追求、身體力行、樂觀堅毅、慈祥寬容等等,他宛如一串珍珠,渾身上下閃爍著光輝,令人由衷讚歎:真不愧為萬世師表之千古聖人,於是,我萌生向世人展現孔子一生的衝動,企盼能給予讀者以啟迪和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