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學科之中,要說被大眾誤解得最多的,恐怕就要算心理學了,在今天,廣大群眾最「耳熟能詳,喜聞樂見」的那些心理學概念,幾乎都是純粹的「偽心理學」。換句話說,都是主流心理學界從未接受或者認同過的東西。諸如「九型人格」「情商」「色彩心理學」「血型性格」等,多半都是某個「民間心理學家」發明,且最近才流行起來的「學說」。當然,也有源流更為古老的占星、看相之類,但總而言之,大眾所理解的「心理學」基本上都是主流心理學界視為歪門邪道的事物,這似乎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從大眾傳播的角度來說,這顯然是一個值得研究的現象。其實不難發現,偽心理學概念之所以大行其道,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普通人對「真正的心理學」毫無瞭解。如何改變這一現狀?在我看來,恐怕首先要改變的就是該領域的科普方式。準確地說,心理學需要更專業的「行銷」,而科普作品應該成為它的「廣告」,而不是「技術說明書」。
從來沒有哪種產品說明書——哪怕是再精美準確的說明書——能夠幫助商品在市場上擴大份額。如果主流心理學想要和星座血型之類迷因在傳播領域競爭,我們更需要的是「廣告」式的科普作品。什麼是廣告?廣告的目的並不在於向你普及某個產品的具體性能乃至各種技術參數,廣告最主要的目的,是讓你覺得「好看」,從而記住這個產品。因此,從根本上說,廣告的功能並不是教育觀眾,而是娛樂觀眾,激發他們對某種東西的興趣。我始終認為,「科普」和「教材」的不同,本質上就是「廣告」和「說明書」的不同。而一名「真正的」科普作家,他對自己的定位應該類似於廣告策劃,而不是技術工程師。也就是說,他始終應該把作品寫得「好看」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其他。
從這個意義上講,這本《我知道你在想什麼:八卦心理學》顯然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它不僅僅單純地追求「為科普而科普」,在字裡行間,我們可以隨時見到作者為了提高作品的可讀性而做出的努力。即使看完之後,你很快就把其中的技術細節全都忘光了,也不會覺得是浪費時間,因為至少你還記得:自己讀了一個好故事,一個關於心理學的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