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療法,是利用食物進行預防和保健,或促進病體的康復,是以食品的形式來具體應用。它既不同於藥物療法,也與普通的膳食有很大的差別。疾病的飲食療法,在疾病的調養過程中往往造成輔助的作用,帶有預防和保健的意義。飲食療法也可以說是一種養生方式,以調養身心、增強體質、預防疾病為主旨。
本書旨在教讀者如何製作強身健體、防止疾病的養生湯。
煲湯注意事項:(一)選好食材和容器;(二)處理好各種食材,提前備好乾貨,葷腥的食材皆須事先過滾水,煲湯前要用冷水煮到七分熟,直到看不到血水;(三)分清食材先後次序,如冬瓜、胡蘿蔔、豆腐等,在肉湯滋味出來後置入,去腥的薑片和料酒等食材則要提前添加;(四)合理配水,不中途加冷水;(五)控制火侯,訣竅是放入食材後等水一開便關小火,用文火慢燉,湯味鮮澤美;(六)最後加調味料,過早放入可能會破壞肉質,使湯顏色偏暗。
煲湯時間一般為:魚湯1小時左右,雞湯、排骨湯各3小時左右。湯中的主要營養物質是氨基酸類,加熱時間過長會產生新的物質,營養反被破壞。注意煲湯和餐桌食物是否營養互補,不使用多種肉類煨湯,避免口味失去純正感。
高湯是烹飪中常用的一種輔助原料,它是烹調必不可少的東西,凡是可以用水的地方,若用高湯代替,做出來的湯品就會鮮美許多。常見高湯有豬骨高湯、雞高湯、什錦果蔬高湯、香菇高湯等,本書亦針對高湯部分做介紹和記錄製作方法。
俗話說:「飯前先喝湯,勝過良藥方」,吃飯的時候,食物是經過口腔、咽喉、食道最後到胃的,這就像一條通道。吃飯前先喝口湯,等於是將這條通道疏通了以便於乾硬的食物透過,而不會刺激消化道黏膜。進湯時間以飯前20分鐘左右為好,吃飯時也可緩慢少量進湯,有助於食物的稀釋和攪拌,從而有益於胃腸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