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新一代台灣人閱讀的世界史
渴望融入世界的台灣,渴望閱讀怎樣的世界史?
本系列始終從東亞的視角出發,在超越地域限制、長時間的跨距下,建立全新觀看世界史的視野。因此需要跳出傳統的西方與東方視角,以多元的歷史主體為目標展開世界史的敘述。這是「來自日本的世界史」所持有的可能性,並進一步提出建構「世界史學」的方案,從而超越本國史與外國史的思考,將目光投向世界。
■來自日本講談社的全球史鉅獻
「興亡的世界史」套書屬於日本講談社紀念創社一百周年之作。這套書的出版是希望跳脫出既定的西歐中心史觀和中國中心史觀,用更大跨距的歷史之流,尋找歷史的內在動能,思考世界史的興衰。八旗文化引進這套世界史的目的,是本著台灣史就是世界史的概念,從東亞的視角思考自身在世界史中的位置和意義。
█亞洲的視角──
無論是劍橋世界史,還是其他歐美版本的世界史,都很難擺脫具有巨大優越感的歐洲視角。八旗文化特別引進的日本「講談社世界史」,是該社創社百年而推出的鉅作──以獨特的東亞之眼,重新打量世界歷史的演進與興衰。──這種亞洲存在感、亞洲視角,是身處亞洲、同為島嶼形態的台灣可參考的世界史視角。
█全球史的窺望──
全球史書寫在近二十年已經蔚然成為主流,台灣學界也發生轉向。然而在大眾歷史閱讀、傳播和教育領域,大部分還停滯在國族視角。日本歷史學界自明治之後就與西方保持同步,某些領域甚至超過西方。「講談社世界史」集結日本頂級學者專家,深入全球史書寫的脈動。尤其遊牧和海洋的取徑,顛覆了我們過往的歷史想像……變成歷史主角的遊牧民和海洋商業力量,移動、交換、連結,大跨距地再現全球史的面貌。
█面向大眾的公民史學──
「講談社世界史」擺脫了學院派的象牙塔,始終把一般讀者視為閱讀主體,希望可改變陳舊的歷史認知,讓歷史從意識形態中得以解放。所以無論是結構安排、還是行文風格,都非常親民。歷史不是偉大人物的榮光業績,更是平民精神發育的工具。甚至,作者把自己考察世界史現場的足跡也放進文中,讀者將隨著大師步伐,親炙歷史事件的核心……
█跳脫「歐洲中心論」與中華王朝史觀
世界史不再是西方大餐加中華料理。歷史的軸線不是希臘羅馬文明─黑暗的中世紀─文藝復興─大航海的單線發展那麼簡單,也不是中華主義視角下的漢唐明清王朝嬗變,世界史當然更不是民族國家的拼盤。台灣的歷史認知深深陷入中國史的框架中無法超脫,而「講談社世界史」裡的「中國」呈現出獨特面容。
█沒有主體的「歷史」的歷史化──
歷史的主體到底是誰?歷史內部的動能到底是什麼?「講談社世界史」舞台的鎂光燈,這次投射到某些從來不是歷史主角的「主角」──遊牧民、伊斯蘭、東印度公司、東南亞、印加……用多重曝光而構造出新的世界史圖像。這是本套書最為獨特之處,也對台灣的世界史想像具有啟發性。
=================================
◆本書系由21卷構成――
01《人類文明的黎明與黃昏》
青柳正規(東京大學名譽教授)――著
02《亞歷山大的征服與神話》
森谷公俊(帝京大學教授)――著
03《草原王權的誕生》
林 俊雄(創價大學教授)――著
04《迦太基與海上商業帝國》
栗田伸子(東京學藝大學教授)、佐藤育子(日本女子大學學術研究員)――著
05《地中海世界與羅馬帝國》
本村凌二(東京大學名譽教授)――著
06《絲路、遊牧民與唐帝國》
森安孝夫(大阪大學名譽教授)――著
07《伊斯蘭帝國的吉哈德》
小杉 泰(京都大學教授)――著
08《凱爾特.最初的歐洲》
原 聖(女子美術大學教授)――著
09《義大利.海洋城市的精神》
陣內秀信(法政大學教授)――著
10《蒙古帝國的漫長遺緒》
杉山正明(京都大學名譽教授)――著
11《鄂圖曼帝國五百年的和平》
林 佳世子(東京外國語大學教授)――著
12《亦近亦遠的東南亞》
石澤良昭(上智大學特任教授)――著
13《印加與西班牙的交錯》
網野徹哉(東京大學教授)――著
14《歐洲霸權的光和影》
福井憲彥(學習院大學名譽教授)――著
15《搖擺於歐亞間的沙皇們》
土肥恆之(一橋大學名譽教授)――著
16《東印度公司與亞洲的海洋》
羽田 正(東京大學教授)――著
17《大英帝國的經驗》
井野瀨久美惠(甲南大學教授)――著
18《大清帝國與中華的混迷》
平野 聰(東京大學教授)――著
19《大日本.滿洲帝國的遺產》
姜尚中(東京大學名譽教授)、玄武岩(北海道大學准教授)――著
20《空中帝國.美國的二十世紀》
生井英考(立教大學教授)――著
21《人類該往何處去》
大塚柳太郎(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應地利明(京都大學名譽教授)、森本公誠(東大寺長老)、松田素二(京都大學教授)、朝尾直弘(京都大學名譽教授)、福井憲彥(學習院大學名譽教授)、杉山正明(京都大學名譽教授)、青柳正規(東京大學名譽教授)、陣內秀信(法政大學名譽教授)、隆納.托比(伊利諾大學教授)――著
渴望融入世界的台灣,渴望閱讀怎樣的世界史?
本系列始終從東亞的視角出發,在超越地域限制、長時間的跨距下,建立全新觀看世界史的視野。因此需要跳出傳統的西方與東方視角,以多元的歷史主體為目標展開世界史的敘述。這是「來自日本的世界史」所持有的可能性,並進一步提出建構「世界史學」的方案,從而超越本國史與外國史的思考,將目光投向世界。
■來自日本講談社的全球史鉅獻
「興亡的世界史」套書屬於日本講談社紀念創社一百周年之作。這套書的出版是希望跳脫出既定的西歐中心史觀和中國中心史觀,用更大跨距的歷史之流,尋找歷史的內在動能,思考世界史的興衰。八旗文化引進這套世界史的目的,是本著台灣史就是世界史的概念,從東亞的視角思考自身在世界史中的位置和意義。
█亞洲的視角──
無論是劍橋世界史,還是其他歐美版本的世界史,都很難擺脫具有巨大優越感的歐洲視角。八旗文化特別引進的日本「講談社世界史」,是該社創社百年而推出的鉅作──以獨特的東亞之眼,重新打量世界歷史的演進與興衰。──這種亞洲存在感、亞洲視角,是身處亞洲、同為島嶼形態的台灣可參考的世界史視角。
█全球史的窺望──
全球史書寫在近二十年已經蔚然成為主流,台灣學界也發生轉向。然而在大眾歷史閱讀、傳播和教育領域,大部分還停滯在國族視角。日本歷史學界自明治之後就與西方保持同步,某些領域甚至超過西方。「講談社世界史」集結日本頂級學者專家,深入全球史書寫的脈動。尤其遊牧和海洋的取徑,顛覆了我們過往的歷史想像……變成歷史主角的遊牧民和海洋商業力量,移動、交換、連結,大跨距地再現全球史的面貌。
█面向大眾的公民史學──
「講談社世界史」擺脫了學院派的象牙塔,始終把一般讀者視為閱讀主體,希望可改變陳舊的歷史認知,讓歷史從意識形態中得以解放。所以無論是結構安排、還是行文風格,都非常親民。歷史不是偉大人物的榮光業績,更是平民精神發育的工具。甚至,作者把自己考察世界史現場的足跡也放進文中,讀者將隨著大師步伐,親炙歷史事件的核心……
█跳脫「歐洲中心論」與中華王朝史觀
世界史不再是西方大餐加中華料理。歷史的軸線不是希臘羅馬文明─黑暗的中世紀─文藝復興─大航海的單線發展那麼簡單,也不是中華主義視角下的漢唐明清王朝嬗變,世界史當然更不是民族國家的拼盤。台灣的歷史認知深深陷入中國史的框架中無法超脫,而「講談社世界史」裡的「中國」呈現出獨特面容。
█沒有主體的「歷史」的歷史化──
歷史的主體到底是誰?歷史內部的動能到底是什麼?「講談社世界史」舞台的鎂光燈,這次投射到某些從來不是歷史主角的「主角」──遊牧民、伊斯蘭、東印度公司、東南亞、印加……用多重曝光而構造出新的世界史圖像。這是本套書最為獨特之處,也對台灣的世界史想像具有啟發性。
=================================
◆本書系由21卷構成――
01《人類文明的黎明與黃昏》
青柳正規(東京大學名譽教授)――著
02《亞歷山大的征服與神話》
森谷公俊(帝京大學教授)――著
03《草原王權的誕生》
林 俊雄(創價大學教授)――著
04《迦太基與海上商業帝國》
栗田伸子(東京學藝大學教授)、佐藤育子(日本女子大學學術研究員)――著
05《地中海世界與羅馬帝國》
本村凌二(東京大學名譽教授)――著
06《絲路、遊牧民與唐帝國》
森安孝夫(大阪大學名譽教授)――著
07《伊斯蘭帝國的吉哈德》
小杉 泰(京都大學教授)――著
08《凱爾特.最初的歐洲》
原 聖(女子美術大學教授)――著
09《義大利.海洋城市的精神》
陣內秀信(法政大學教授)――著
10《蒙古帝國的漫長遺緒》
杉山正明(京都大學名譽教授)――著
11《鄂圖曼帝國五百年的和平》
林 佳世子(東京外國語大學教授)――著
12《亦近亦遠的東南亞》
石澤良昭(上智大學特任教授)――著
13《印加與西班牙的交錯》
網野徹哉(東京大學教授)――著
14《歐洲霸權的光和影》
福井憲彥(學習院大學名譽教授)――著
15《搖擺於歐亞間的沙皇們》
土肥恆之(一橋大學名譽教授)――著
16《東印度公司與亞洲的海洋》
羽田 正(東京大學教授)――著
17《大英帝國的經驗》
井野瀨久美惠(甲南大學教授)――著
18《大清帝國與中華的混迷》
平野 聰(東京大學教授)――著
19《大日本.滿洲帝國的遺產》
姜尚中(東京大學名譽教授)、玄武岩(北海道大學准教授)――著
20《空中帝國.美國的二十世紀》
生井英考(立教大學教授)――著
21《人類該往何處去》
大塚柳太郎(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應地利明(京都大學名譽教授)、森本公誠(東大寺長老)、松田素二(京都大學教授)、朝尾直弘(京都大學名譽教授)、福井憲彥(學習院大學名譽教授)、杉山正明(京都大學名譽教授)、青柳正規(東京大學名譽教授)、陣內秀信(法政大學名譽教授)、隆納.托比(伊利諾大學教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