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開身心科診間大門:醫師「阿北」害羞的門診衛教、「大粒」地苦口婆心的說教、沮喪地尋找繼續堅持的勇氣……楊醫生與病友在診療間的真實故事。
曾經,他想離開貧窮的家鄉,到外面闖蕩;曾經,他因為害怕死亡,選擇了精神科,卻發現更常面臨的,是病患時時挑戰死神的底線。
在台東說到「傻瓜醫生」,認識他的人會笑著跟你說就是「楊重源」。
台東馬偕醫院身心科醫師楊重源,十多年來積極推動精神病去污名化,自掏腰包帶病友看電影、上牛排館、包遊覽車帶病友及家屬們去郊外踏青,增加與他人互動的機會。殊不知許多身心患者因為社會的污名化,不願出門、不與人互動,但是透過各種活動能讓病友更開朗,對病情大有助益。此外,如有病友家境貧苦,也常自掏腰包,為其購買生活日用品或食品。於是,啟發了他自己的冬令救濟方式──堅持每年冬天購買米、新衣服餽贈病友。
視病猶親的他,看見太多偏鄉病患礙於交通不便無法就診,於是每週利用休診或未看診的時段,與護理師開車前進偏鄉,這樣的身心科居家關懷服務至今已推行十餘年,開車的里程數不知不覺也累積了十萬多公里。
然而,儘管心繫病患,還是得適時抽離,提醒自己正視殘酷的現實問題。如果病人願意治療,家屬也願意配合支持,病人其實有機會回到社會,過著正常的生活。長期與身心科病人相處,雖然看遍人生許多的不公平與無奈,楊重源依然相信,每個人如果都願意多做一點,社會能更圓滿。
如今,送白米、送衣服的楊醫生,經常在診間收到病患的「回饋」:一個月前就摘下來放到發霉的玉米,或者一點一點存錢,買了一箱鋁箔包咖啡,「怕常延診的楊醫師會肚子餓」,這些都是楊重源很難用三言兩語來形容的感動……
名家推薦
在這個功利主義的社會,人的價值觀正逐漸被扭曲,願意用心「陪伴」病人的醫護人員已經愈來愈少了。很高興台東馬偕紀念醫院能有這麼一位既專業又有愛心,願意犧牲奉獻、盡心盡力陪伴病人的精神科專科醫師――楊重源醫師。 ――劉建良馬偕紀念醫院總院長
對那麼多被眾人放棄,放逐到世界邊緣,無人聞問的病友而言,他是錨定我們於現世的唯一細細的繩索。病人不只是他病例檔案裡的個案,楊醫師深入社區、深入家庭的接觸這些病友。
而當有些人和家庭及社區都沒有連結的時候,楊醫師也深入他們個人的生活,並把這些人拉入人際圈,重新進入社區和社會支持體系。或者說,楊醫師和他的團隊就是體系本身。――Echo
我們不厭其煩的用文字把這些辛苦的孩子和家庭的遭遇記錄下來,只希望大家能看到故事後,站在這些故事主角的立場去思考,我們不在這渺小的機率裡,是多麼幸運的一件事。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楊醫師筆下的每一位思覺失調者,都值得讓我們深思,幸運的我們,能為身旁辛苦生活的人做些什麼。――神老師&神媽咪(沈雅琪)
當看到有人因他而變得更好,就是他感到最快樂的事了,至於過程中付出的代價為何?在浪漫而快意的俠氣衝腦之際,又怎會算計考慮?我想,除了世人稱頌他的「仁醫」之外,讓我再送他一個「俠醫」的稱號也並不為過!――謝文泰建築師
曾經,他想離開貧窮的家鄉,到外面闖蕩;曾經,他因為害怕死亡,選擇了精神科,卻發現更常面臨的,是病患時時挑戰死神的底線。
在台東說到「傻瓜醫生」,認識他的人會笑著跟你說就是「楊重源」。
台東馬偕醫院身心科醫師楊重源,十多年來積極推動精神病去污名化,自掏腰包帶病友看電影、上牛排館、包遊覽車帶病友及家屬們去郊外踏青,增加與他人互動的機會。殊不知許多身心患者因為社會的污名化,不願出門、不與人互動,但是透過各種活動能讓病友更開朗,對病情大有助益。此外,如有病友家境貧苦,也常自掏腰包,為其購買生活日用品或食品。於是,啟發了他自己的冬令救濟方式──堅持每年冬天購買米、新衣服餽贈病友。
視病猶親的他,看見太多偏鄉病患礙於交通不便無法就診,於是每週利用休診或未看診的時段,與護理師開車前進偏鄉,這樣的身心科居家關懷服務至今已推行十餘年,開車的里程數不知不覺也累積了十萬多公里。
然而,儘管心繫病患,還是得適時抽離,提醒自己正視殘酷的現實問題。如果病人願意治療,家屬也願意配合支持,病人其實有機會回到社會,過著正常的生活。長期與身心科病人相處,雖然看遍人生許多的不公平與無奈,楊重源依然相信,每個人如果都願意多做一點,社會能更圓滿。
如今,送白米、送衣服的楊醫生,經常在診間收到病患的「回饋」:一個月前就摘下來放到發霉的玉米,或者一點一點存錢,買了一箱鋁箔包咖啡,「怕常延診的楊醫師會肚子餓」,這些都是楊重源很難用三言兩語來形容的感動……
名家推薦
在這個功利主義的社會,人的價值觀正逐漸被扭曲,願意用心「陪伴」病人的醫護人員已經愈來愈少了。很高興台東馬偕紀念醫院能有這麼一位既專業又有愛心,願意犧牲奉獻、盡心盡力陪伴病人的精神科專科醫師――楊重源醫師。 ――劉建良馬偕紀念醫院總院長
對那麼多被眾人放棄,放逐到世界邊緣,無人聞問的病友而言,他是錨定我們於現世的唯一細細的繩索。病人不只是他病例檔案裡的個案,楊醫師深入社區、深入家庭的接觸這些病友。
而當有些人和家庭及社區都沒有連結的時候,楊醫師也深入他們個人的生活,並把這些人拉入人際圈,重新進入社區和社會支持體系。或者說,楊醫師和他的團隊就是體系本身。――Echo
我們不厭其煩的用文字把這些辛苦的孩子和家庭的遭遇記錄下來,只希望大家能看到故事後,站在這些故事主角的立場去思考,我們不在這渺小的機率裡,是多麼幸運的一件事。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楊醫師筆下的每一位思覺失調者,都值得讓我們深思,幸運的我們,能為身旁辛苦生活的人做些什麼。――神老師&神媽咪(沈雅琪)
當看到有人因他而變得更好,就是他感到最快樂的事了,至於過程中付出的代價為何?在浪漫而快意的俠氣衝腦之際,又怎會算計考慮?我想,除了世人稱頌他的「仁醫」之外,讓我再送他一個「俠醫」的稱號也並不為過!――謝文泰建築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