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線上的文明:十三個故事,纖維紡線如何改變人類的歷史 (電子書) | 拾書所

絲線上的文明:十三個故事,纖維紡線如何改變人類的歷史 (電子書)

$ 322 元 原價 460
  一條絲線編織出人類文明進化的故事,
  從出生到死亡,人們的日常生活都離不開織品。

  從史前時代洞穴裡的纖維、中東布料與古埃及裹屍布;
  中國皇帝的絲織龍袍與維京船的羊毛風帆、
  印度的卡利科布、印花棉布跟工業革命的關係、
  一直到現今實驗室製成的科技纖維,讓太空人成功登陸月球……


  本書引用史詩、傳説、神話及史實,
  呈現出織品對人類文明發展具有的重大意義與影響。
  從語言到童話,從科技到社會關聯,我們的生活與紡織紗線緊密織就。
  作者把古今中外,包括史前、古中國、古希臘、古埃及、近代、現代等等,
  許多精采故事綴成一部内容豐富的人類文明進化史,老少咸宜,是當今最有趣的一本書。

  ◎紡織的文明從這裡開始……

  人類從蜘蛛那裡獲得靈感,進而模仿蜘蛛織網,
  用來捕魚獵獸、綑貨綁物,也用來遮身蔽體;

  在東歐的喬治亞共和國西部的某個洞穴地板上,
  植物學家發現了第一根細小的紗線纖維,
  接著又發現據今約三萬年前的染色纖維,
  於是,人類的紡織文明從此開啓……

  ◎紡織,也與神話有關……

  在南美秘魯、非洲加納的阿坎族、北美印第安原住民霍皮族與納瓦荷族的傳說中,
  有一位半人半蜘蛛的編織女神,她用巨大的織布機把雲彩和彩虹編織成宇宙。
  因此,族裡的紡織工人在開工前都會去搓搓蜘蛛網,祈求女神賜予神力。

  在希臘神話中,工藝女神雅典娜與平民織女阿拉克妮競技,
  然而凡人的技能終究無法超越女神而落敗,
  女神疼惜阿拉克妮的才藝,把她變成了一隻蜘蛛,讓她永遠有織不盡的絲。

  ◎世界上最強韌的絲線是什麼?

  事實上,蜘蛛絲非常強靭,蛛絲的强度比鋼鐵還高,
  並具有不易斷裂的優異伸延性,可在極低溫下維持强度。
  兩萬七千六百四十八隻蜘蛛可生產一磅重的蜘蛛絲。
  可惜,牠們無法被集體圈養,因為牠們會互相攻擊殘殺。
  西元二○一二年,全世界唯一一件由蛛絲編織而成的美麗披風問世了。
  人們經過三年的努力,結合大批人力資源,每天在馬達加斯加的首都收集蛛絲,
  這件罕見的藝術精品,曾在倫敦V&A博物館展出半年之久。

  ◎紡織反映的社會狀況

  十七世紀是荷蘭的黃金年代,
  貿易、科學與藝術反映出該國的豐裕與自信。
  當時,一般婦女從事女紅是很重要的内務,蕾絲則是正夯的產物。
  在家做女紅,就不會幹壞事,這是婦女的標準形象。
  荷蘭畫家維梅爾在一六六九年~一六七○年的作品<花邊女工>,
  畫的就是當時婦女專注於編織蕾絲的最佳寫照。
  我們可以從畫家的手法、觀畫者的視角與畫框內外的關係,看出蕾絲隱喻的社會狀況。

  人造絲與天然絲,這些絲線不但改變也塑造了我們居住的世界。
  四個主要的纖維來源:棉花、絲綢、棉紗和羊毛,來自人類絞盡腦汁的巧思創新。
  這些原材料製造出來的成品,為人類保暖吸汗、擋風防雨、妝點襯飾,
  甚至顯示身分地位與彰顯個人才藝;
  它們也為人類最有趣、最迷人的一項特質提供出口:創造力。

  此外,織品與語言彼此交織的程度已經不足為奇;以某種程度來說,他們有著親密關聯。
  來看看文本(text)與紡織品(textile)這兩個字,
  他們的老祖宗是同一個拉丁字"texere",意思是編織。
  另一個拉丁字"fabrica"則孕育了織品(fabric)與製造或杜撰(fabricate)。
  你有可能繼承了一兩件垂垂老矣的傳家寶(heir-loom,loom是織布機);
  或者感到如坐針氈(on tenterhooks,直譯是:在張布鉤上面);
  瞎編了一個故事(spin a yarn,直譯是:紡一條紗線);
  或者暗自心想某人家裡的裝潢實在有點廉價(chintzy,意指印花棉布做成的東西)。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