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三世」傳奇女作家經典
離散文學代表作
新世紀必收珍藏本
聶華苓這部獲得國際肯定的小說,以印象式速寫及戲劇性的表現形式,強烈的爭議話題,成為作者最具特色之代表作。
七○年代初,《桑青與桃紅》在《聯合報》副刊連載時,因政治和性的尺度問題被迫腰斬;一直到世紀末的二十多年間,這部小說一如小說主角經歷飄泊與離散,到處流浪,陸續有中文各地區的出版社出版。如作者形容:「有大刀亂砍的版本,有小刀修剪的版本,有一字不漏的全本。」一九九○年,《桑青與桃紅》獲美國國家書卷獎,此後成為離散文化(Diaspora)研究的文本,是探討女性文學、少數民族文學、移民文學的必讀經典。時報文化於一九九七年推出的,是在兩岸三地出版的第七個版本,當時做為「新人間」系列的第二號作品,在華文小說界的標竿性地位不容小覷。而今轉眼過了二十三年,此書又已絕版多年,殊為可惜,並且在不知不覺間已經成為有志創作、喜愛文學的青年學子作家流傳學習、卻苦於不易取得的文學經典,因此時報出版決定再度推出新世紀珍藏版,以饗讀者。
正如李歐梵教授為文所述:「這本書的意義,隨時代的變遷而不同。」七○年代初出版的時候,其藝術性是前衛的,被解讀的面向側重在政治性,八○年代,轉而被視作探討女性心理的開山之作。九○年代,《桑青與桃紅》又被納入離散文化研究的領域,許多美國大學教中國文學的教授都採用這本小說作教科書,也榮獲美國國家書卷獎肯定,並獲美國出版社保證「永不絕版」。李教授說得好:「在這個世界性的移民大地圖中,我們都是桑青與桃紅的子孫。值得我們慶幸的是,這本小說終能經得起時代的考驗而永垂不朽。」
名人推薦
名 家 白先勇、李歐梵 專文評析
小說家 朱宥勳、胡淑雯、張亦絢、童偉格、黃崇凱 跨世紀仰望推薦
「《桑青與桃紅》以近代中國政治動亂的時代為背景,敘述主角人格分裂的悲劇,『桑青』、『桃紅』其實同為女主角的名字,代表她兩種身分,整個故事正是她人格上分裂蛻變的經過。故事開始時她是桑青,一個中國內地的女孩子,一片純真,到故事結尾時她變成了桃紅,一個不折不扣的縱慾狂人,由美國中西部遊蕩至紐約。聶華苓並非單是刻劃一個性狂態者的病歷身世,這篇小說不是只宜作心理病理學臨床個案研究,作者其實以此寓言近代中國的悲慘情況,說明中國政治上的精神分裂正像瘋者混亂的世界。」──白先勇
「這本書的意義,隨時代的變遷而不同。七○年代初出版的時候,它的意義是政治性的……八○年代,這本小說又被視作探討女性心理的開山之作。……到了九○年代,《桑青與桃紅》又走入所謂Diaspora(離散文化)研究的領域。……在這個世界性的移民大地圖中,我們都是桑青與桃紅的子孫。值得我們慶幸的是,這本小說終能經得起時代的考驗而永垂不朽。」──李歐梵
「聶華苓的《桑青與桃紅》是放在世界文學之林,也可以比肩齊步的小說。它代表的,正是台灣文學的最高水準,是一座台灣小說家時時都要回訪的紀念碑。而希望這一次出版之後,可以讓一代代讀者都能在書店裡面找到它、閱讀它、乃至於帶到荒島上去。」──朱宥勳
「此書不僅在聶華苓全部作品中處於核心,也在當年的肅殺氣氛下顯得難能可貴。因為二十世紀民族國家的膨脹,正是一面吸收個體精血,一面壓制獨立反思的空間。小說潛藏著另類版本的歷史,在在以多聲道噪音挑戰、乃至突破了封印結界。」──黃崇凱
離散文學代表作
新世紀必收珍藏本
聶華苓這部獲得國際肯定的小說,以印象式速寫及戲劇性的表現形式,強烈的爭議話題,成為作者最具特色之代表作。
七○年代初,《桑青與桃紅》在《聯合報》副刊連載時,因政治和性的尺度問題被迫腰斬;一直到世紀末的二十多年間,這部小說一如小說主角經歷飄泊與離散,到處流浪,陸續有中文各地區的出版社出版。如作者形容:「有大刀亂砍的版本,有小刀修剪的版本,有一字不漏的全本。」一九九○年,《桑青與桃紅》獲美國國家書卷獎,此後成為離散文化(Diaspora)研究的文本,是探討女性文學、少數民族文學、移民文學的必讀經典。時報文化於一九九七年推出的,是在兩岸三地出版的第七個版本,當時做為「新人間」系列的第二號作品,在華文小說界的標竿性地位不容小覷。而今轉眼過了二十三年,此書又已絕版多年,殊為可惜,並且在不知不覺間已經成為有志創作、喜愛文學的青年學子作家流傳學習、卻苦於不易取得的文學經典,因此時報出版決定再度推出新世紀珍藏版,以饗讀者。
正如李歐梵教授為文所述:「這本書的意義,隨時代的變遷而不同。」七○年代初出版的時候,其藝術性是前衛的,被解讀的面向側重在政治性,八○年代,轉而被視作探討女性心理的開山之作。九○年代,《桑青與桃紅》又被納入離散文化研究的領域,許多美國大學教中國文學的教授都採用這本小說作教科書,也榮獲美國國家書卷獎肯定,並獲美國出版社保證「永不絕版」。李教授說得好:「在這個世界性的移民大地圖中,我們都是桑青與桃紅的子孫。值得我們慶幸的是,這本小說終能經得起時代的考驗而永垂不朽。」
名人推薦
名 家 白先勇、李歐梵 專文評析
小說家 朱宥勳、胡淑雯、張亦絢、童偉格、黃崇凱 跨世紀仰望推薦
「《桑青與桃紅》以近代中國政治動亂的時代為背景,敘述主角人格分裂的悲劇,『桑青』、『桃紅』其實同為女主角的名字,代表她兩種身分,整個故事正是她人格上分裂蛻變的經過。故事開始時她是桑青,一個中國內地的女孩子,一片純真,到故事結尾時她變成了桃紅,一個不折不扣的縱慾狂人,由美國中西部遊蕩至紐約。聶華苓並非單是刻劃一個性狂態者的病歷身世,這篇小說不是只宜作心理病理學臨床個案研究,作者其實以此寓言近代中國的悲慘情況,說明中國政治上的精神分裂正像瘋者混亂的世界。」──白先勇
「這本書的意義,隨時代的變遷而不同。七○年代初出版的時候,它的意義是政治性的……八○年代,這本小說又被視作探討女性心理的開山之作。……到了九○年代,《桑青與桃紅》又走入所謂Diaspora(離散文化)研究的領域。……在這個世界性的移民大地圖中,我們都是桑青與桃紅的子孫。值得我們慶幸的是,這本小說終能經得起時代的考驗而永垂不朽。」──李歐梵
「聶華苓的《桑青與桃紅》是放在世界文學之林,也可以比肩齊步的小說。它代表的,正是台灣文學的最高水準,是一座台灣小說家時時都要回訪的紀念碑。而希望這一次出版之後,可以讓一代代讀者都能在書店裡面找到它、閱讀它、乃至於帶到荒島上去。」──朱宥勳
「此書不僅在聶華苓全部作品中處於核心,也在當年的肅殺氣氛下顯得難能可貴。因為二十世紀民族國家的膨脹,正是一面吸收個體精血,一面壓制獨立反思的空間。小說潛藏著另類版本的歷史,在在以多聲道噪音挑戰、乃至突破了封印結界。」──黃崇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