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詩跨領域現象 (電子書) | 拾書所

新詩跨領域現象 (電子書)

$ 315 元 原價 450
│當理工遇上文學,如何以科學公式計量詩的職能轉換?│

  從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式,如何探究混沌與詩、以及詩與質能、色空、有無、虛實、與多一的關係?

  詩從「詞語」轉向「圖像」的轉向,與當今數位媒體的多元複合特性如何與詩結合?

  杜十三的跨領域行徑如何實踐?其小詩與圖像的互動具備什麼意涵?

  以向陽的散文詩和臺語詩為例,看向陽的「難題」何在?

  從拉康鏡象說及左右腦分工說切入,看路寒袖創作的不安定動態性,與臺灣圖像的歷史走向有何契合?

  閩南語方言詩的拓展和未來的可能發展為何?

  朵思和羅英兩人的詩作,在情與欲呈現方式有何不同?

  臺灣前行代詩人大規模「移花接木」地填補了「中國新詩史」中五○、六○年代「尬尷的空檔」,何以臺灣中生代卻在「之後的30年」幾乎「被尬尷的忽略」?

  從匱乏說怎樣看卞之琳的〈斷章〉?

  詩人白靈從「跨質能」、「跨媒介」、「跨語言」、「跨文體」、「跨地域」、「跨時空」等面相,以物理、醫學、心理學等理論切入,探究詩人與詩作的各種跨領域現象。

本書特色

  臺灣詩學論叢系列書之一

  《臺灣詩學季刊》以論說臺灣詩學為其立刊宗旨之一,大部份同仁都在大學任教,能寫詩,亦都有現代新詩的論述能力,策劃編印「臺灣詩學論叢」,將收入有關臺灣現代詩的專著、論集、詩話等,初期將以同仁為主,未來不排除擴大徵稿,希望每隔一段時間可以出個幾本。第二批共有六本,包括向明的《詩人詩世界》、蕭蕭的《新詩創作學》、白靈的《新詩跨領域現象》、陳政彥的《身體.意識.敘事──現代詩九家論》、蕓朵的《濛濛詩意──蕓朵論新詩》和林于弘、楊宗翰的《與歷史競走──臺灣詩學季刊社25週年資料彙編》。叢書有總序,各本有自序,內文可分輯,最後或有附錄,如作者詩學年表等。期待本論叢能朝跨領域整合的大方向前進,為臺灣現代詩學的建設,略盡棉薄之力。

  詩人白靈將理工背景的專業知識結合詩文評論,從「跨質能」、「跨媒介」、「跨語言」、「跨文體」、「跨地域」、「跨時空」等面相,以物理、醫學、心理學等理論切入,探究詩人與詩作的各種跨領域現象。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