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寶積經精要 (電子書) | 拾書所

大寶積經精要 (電子書)

$ 245 元 原價 245
  《大寶積經》為大乘佛教五部經之一,有著崇高的地位。《大寶積經‧普明菩薩會》,又名〈大迦葉品〉,是最原始的寶積經。全經內容分為十六門,都是屬於大乘教法,每一會相當一部經文,也都各有其獨立的主題。該經以大乘經典的「空」思想做基礎,菩薩乘就是提倡般若,所以本經的根本正觀來自般若,內容主要敘說重菩提願修廣大正行,重空慧習甚深中觀,及重大悲心作教化事業,大乘的核心,即以大菩提願為本,大悲心為上首,空慧為方便的。閱讀此經,可理解大乘菩薩深觀廣行的思想,除了發起菩提心,還必須具備廣集無量無邊的福德智慧資糧。在廣大的資糧中,最重要的是實踐菩薩戒,不僅是為人的基礎,更是菩薩的要行,且要有與無漏智慧相應的無所得行,這就是本經所說的如實中道正觀。不少人苦讀空義,卻不得其要,往往從此經的指點中而豁然開朗。

  本書主要內容如下:

  無量壽如來會第五之一

  【題解】


  本會為《無量壽經》異譯五存本之一。《無量壽經》是淨土宗最主要、最根本的經典。此經的眼目在於「大經五文」(《無量壽經》簡稱《大經》,大經五段經文)。這五段經文如果能夠掌握,能夠融會貫通,可以說整部《無量壽經》已經掌握了。
   
  《大寶積經》第五會〈無量壽如來會〉為唐三藏菩提流支所譯,為《無量壽經》的別譯,分為上、下二卷,和《無量壽經》的內容是一樣的。
   
  〈無量壽如來會〉的義理普及化,其譯語也清晰、精確。對於欲理解淨土信仰的關鍵要義者,可以此善本作為依據。

  【要義】

  一、極樂世界人的壽命:
  阿彌陀佛的壽命無量無邊,聲聞、菩薩以及諸天人的壽命也是無法由計算所能得知的。

  二、極樂世界具足無量的功德莊嚴:
  種種珍寶充滿,國土極其富饒,人天眾生眾多,思想相合,恆時感受安穩快樂,沒有地獄、畜生、餓鬼界眾生。

  三、見菩提樹後,馬上能獲得三種安忍:
  往生者見到菩提樹後馬上能獲得三種安忍的原因有①阿彌陀佛往昔的發願力②是阿彌陀佛的威神力③阿彌陀佛往昔修行靜慮的功德力。
    
  尤其阿彌陀佛的發願在世間無可比喻、無有缺陷、極其圓滿,所以見到極樂世界菩提樹的眾生都能獲得三種安忍。對於娑婆世界的不清淨眾生來說,要像極樂世界的清淨眾生一樣獲得三忍確實有困難,但我們學習大乘佛法後,無論如何也盡量隨順勝義中萬法皆空和世俗中業果不虛、前後世無欺存在等道理,盡量了悟諸法實相。

      普明菩薩會第四十三

  【題解】


  《大寶積經》共收錄四十九部經,然而它卻是由一部經發展而成的,即《普明菩薩會》,此經是《大寶積經》中最為原始的部分,稱為《古大寶積經》。後來菩提流志把過去古德所翻譯的,加上他所翻譯的二十七會,加起來總共有四十九會編在一起。而原來的《古寶積經》,也就是〈普明菩薩會〉,編入第四十三會第一百一十二卷裡。百年來,《普明菩薩會》皆被視為瞭解大乘佛法的重要典籍,影響許多經、論。

  【要義】

  《普明菩薩會》是繼《般若經》之後出現的大乘經典,關於實踐菩薩道的內容極為豐富,內容特重於戒慧,契當於菩薩道的精神。印度古代空、有二宗的聖者相當重視本經。實踐上即是「中道」把止惡、修善、廣度眾生的菩薩行,並以三學為本,揭示菩薩思想,以成就三十二法。

本書特色

  大寶積經是法寶之總集,
  教導菩薩如何於入胎、住胎以及出胎都能自在安住,
  不起顛倒妄想,並能深入真空戒行。
  通達中觀義,於生活中任運自在。
  入廣大行,則能廣積無邊福智功德。
  入甚深見,菩薩則能體證正法之高超。
  轉法輪,弘揚大乘正法之宏偉莊嚴。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