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罐街:(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作品) (電子書) | 拾書所

製罐街:(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作品) (電子書)

$ 280 元 原價 280
★獲選「文化部第45次中小學生讀物選介」(國中、高中職),且入選「精選之星」名單

196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史坦貝克
BBC評選為「影響世界的百大英語小說」
一部讓一個城市化腐朽為神奇的經典小說
最爆笑、最荒謬、最揪心的社會底層剪影
 
1930年代末期的製罐街,住的全是妓女、窮人和流浪漢,
但他們是真正的哲學家,活得比任何人都好,而且莫名地純淨。

‧故事開始‧

加州蒙特利市的沿海地區有一條又髒又臭又亂的街道,沙丁魚罐頭工廠全集中在這裡,所以人們稱之為「製罐街」,只有社會底層的人才會住在這裡。

李中在製罐街上開了一間小雜貨店,不遺餘力滿足顧客一切所需,從新鮮橘子到放了四十多年的紀念臂章,一應俱全。他做生意懂得抓大放小,不管偷竊或賒帳,他總是盡量給顧客方便,必要時,甚至讓人拿青蛙來換商品。

雜貨店的斜對面是西部生物實驗室,販賣你所能想到的各種活體,像是野貓、青蛙和章魚。「博士」是實驗室的老闆兼經營者,臉一半像耶穌,一半像荒淫放蕩的神話角色薩特;他溫柔又極富同理心,製罐街的每個人都欠他人情,每個人一想到他,下個念頭都是:「我一定要為博士做點什麼。」

一天,以麥克為首的一群流浪漢決定為博士辦一場驚喜感恩派對。但誰也沒想到,派對怎麼會演變成實驗室的門歪了,窗戶破了,六七百隻青蛙幾乎淹沒整條製罐街……?!

同場加映:最慈善守法的老鴇朵拉、剪雜誌的火腿照片下來辦派對的塔波太太、只在清晨和黃昏出現的神祕中國老人、號稱畫家卻忙著蓋船的亨利、以廢棄鍋爐為家的馬洛伊夫婦、沒人管沒人愛有學習障礙的小男孩法蘭基……

小說《製罐街》,以博士的派對為主軸,佐以社會邊緣人光怪陸離的生活剪影,和顛覆三觀的生存規則,緊密交織成了這個最爆笑、最荒謬又最揪心的經典。

-----
看似荒謬可笑的人物情節,卻實實在在呈現了與現實環境共存的強韌生命力。他們不寄望未來,而是隨波逐流,享受當下。他們有各自的不幸命運,卻也互依互存。他們擁有的東西很少,卻有真心,很純粹。他們是妓女、皮條客、賭徒和狗娘養的混蛋,不過他們或許也是聖徒、天使、智者和哲學家。

-----
《製罐街》雖是虛構小說,卻生動刻劃了加州蒙特利市製罐街曾有的輝煌,也造就了今日的傳奇。

拜蒙特利海灣豐富的漁獲資源之賜,蒙特利市在20世紀之交,開始大幅擴展漁業和製罐業。1908年,日本人在今日的製罐街上設立了第一座簡陋的製罐廠,為製罐街日後的輝煌產業揭開了序幕。

由於捕魚技術和製罐技術改良,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戰場士兵需要大量營養又好儲存的食物,而沙丁魚罐頭是絕佳選擇,因而製罐街的製罐工廠生意如日中天,更為蒙特利市贏得「世界的沙丁魚之都」的美譽。

但經年累月的濫捕卻造成魚群在二戰之後一夕消失,產業完全崩解,這裡一度淪為廢墟。靠著史坦貝克小說《製罐街》在世人心中留下的鮮明印象,民間與政府聯手成功將荒涼的製罐街轉型為觀光勝地,如今一年吸引高達400萬名遊客前來朝聖,是加州中部海岸的必訪景點。

評論
「史坦貝克寫出那些光怪陸離的可憐蟲善良美好的一面,故事裡不僅深刻動人,更充滿了歡笑和濃濃的懷舊之情。」──2017年《衛報》

「非常好看,非常有趣,是你能有幸讀到上上之作。」──《芝加哥太陽報》

「約翰.史坦貝克對美國和美國人的認識和了解,遠勝於其他任何一個二十世紀作家。」──《達拉斯晨報》

臉書搜尋:Onethought.publishing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