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本質:從經濟學的觀點來看 (電子書) | 拾書所

企業的本質:從經濟學的觀點來看 (電子書)

$ 300 元 原價 400
 

企業,尤其是大企業,在大眾媒體與許多消費者眼中,常常是自私貪婪、為求獲利不擇手段的「黑心企業」、「邪惡巨頭」,然而真的是這樣嗎?在美國,有些人提出「占領華爾街」或高舉社會主義的大旗,讓社會陷入「資本主義vs.社會主義」的論戰。

 

在台灣也有類似的情況,大型超市和電商摧毀了社區及中小企業,社群網站害我們上網成癮,而且將我們的個資暴露在風險之中。

 

美國知名的經濟學家、暢銷作家泰勒.柯文(Tyler Cowen),在這本書中,為企業、商業活動而辯護,他針對一些主題,深入探討了社會大眾不盡正確的看法或偏見:

 

  1. 商人比一般人更奸詐
  2. 企業執行長的薪水太高了(企業肥貓)
  3. 資方都在剝削勞工
  4. 大企業壟斷的問題
  5. 大型科技公司真的很邪惡嗎?(市占率太高、個資隱私問題)
  6. 華爾街有什麼用?
  7. 企業對政府的影響力太大(裙帶資本主義)
  8. 如果企業這麼好,為什麼還是惹人厭?(把企業擬人化的問題)

 

作者不光是援引資料來反駁,更結合了許多經濟學家的觀點以為佐證,其核心在於一步步辯證:企業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例如,偉大的經濟學家傅利曼(Milton Friedman)的知名文章〈企業的社會責任便是增加獲利〉(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Business Is to Increase Its Profits)就被作者吐槽,雖然作者也對於社會主義的解決方法抱持懷疑,但認為這篇文章還是太「意識形態思考」了。其實,當企業懷抱著獲利之外的其他目標(例如環保、平權、ESG等等),並使得員工也相信這樣的理想時,最終都會是成功的企業。商業的文化、知識、理想,乃至於情感根基絕不僅僅是獲利的附屬品,人們會在乎自己所做的工作,也會從自己的工作中尋找意義。

 

因此作者說:「最佳的商業基本上就是道德企業(ethical enterprise)。」

 

這種矛盾——不光只是想著賺錢,最後能賺到最多的錢,是企業的一種特質。還有一個矛盾是:企業總是裝得對消費者很友善親切,希望成為你的家人、朋友,但是,企業可能就只是一個法律建構兼抽象實體,並沒有自己的目的、目標和感受。由於企業的此種高度複雜性,我們或許應該用更理性的態度來思考企業,「我們也很難用一套完全公平、感受一致的形象來評斷企業。」

 

然而作者也並非完全認為企業沒問題,科技巨頭所帶來的人民個資暴露,就是很嚴重的問題,也需要政府、大眾的監督和檢視。

 

本書不僅回應了對於企業界的諸多質疑,也指出企業在創造就業、提供人們喜歡的商品與服務上的貢獻,它們鼓勵創新、獎勵才華和努力,更培育出社會上最傑出的一群領導者、決策者。

 

本書也指出關於成功企業的幾項重要因素:信任、價值理想、管理的品質、領導力與決策力、敢於冒險創新,這些,某種程度上也是人類社會、國家能夠妥善治理、永續經營的基礎。

 

★★★本書為《企業的惡與善》改版★★★

 

|各界推薦|

►如今的世界裡,無論左派還是右派,都在攻擊資本主義和大企業,泰勒.柯文條理分明而鏗鏘有力的論調,為自由市場的好處辯護,這是我們非常需要的解藥。

——波頓.墨基爾(Burton G. Malkiel),《漫步華爾街》作者

 

►本書顛覆傳統、迷人、聰明又有趣,溫文有禮的泰勒.柯文為艾茵.蘭德、臉書、高薪CEO以及金融體系說了些好話,他主張美國的大公司其實是國家之寶。這是一本在如今這個時代不得不讀的書。

——凱斯.桑斯坦(Cass R. Sunstein),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推出你的影響力》(Nudge)共同作者

 

►泰勒.柯文捍衛大企業、金融及科技產業的論點非常有說服力,無論是批評者或捍衛者都能從這本書中得益。

——華特‧弗立克(Walter Frick),《哈佛商業評論》副總編輯

 

►企業一個最初始的問題,就是裙帶資本主義,泰勒.柯文在這本書中處理得相當平衡而得宜。你在讀這本精心寫就的作品時,要記住,委內瑞拉擁有豐富的石油礦產,同樣將國內的農業及超市等收歸國有化,如今卻連人民都餵不飽。好好培育大企業,同時也要努力改革其缺陷。

——弗農.史密斯(Vernon L. Smith),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柯文是聰明而富於原創性的思想家,特別擅長在更大的、功利主義的觀點下重新架構評論……默默地支持現今的經濟體系。他看起來更像一名律師,而不只是在推銷自己的意識形態。

——《出版人週刊》

 

►柯文之所以能夠成為全世界最多人閱讀的經濟部落客,正是因為他懂得適時提出逆勢論點的價值。

——《紐約時報書評》

 

►本書最不尋常的一點,或者可以說是核心概念,就是在過去半個世紀中的某個時間點,原本形象模糊的企業發生了改變——不再是那種只追求利潤至上的官僚組織。泰勒.柯文把現代企業描述成一種「新經濟模式」,是公民社會中的小小次文化,擁有自己獨特的哲學、人際關係,以及迷因(meme)結構。

——薩昆塔拉.潘迪塔拉特涅(Sakunthala Panditharatne),新銳的AI、VR實踐者

 

►柯文的著作來得及時,比起今日常見左派人士刺耳的論點,他的寫作令人如沐春風。他的語氣平穩而健談,就像在煽動輿論的人頭上澆了一盆冷水。

——《華爾街日報》

 

►我並不是完全同意他在書中所主張的一切論點,但是很少有人像泰勒.柯文這樣,即使跟他爭論也相當愉快,還能從中學習。他既聰明,也懂得運用數據,反應靈敏,會讓你重新思考許多關於企業如何創造工作及價值等基本假設。美國對企業的報導動機已經扭曲了,總是過度誇大負面消息,柯文就是要撥亂反正。

——美國參議員班.薩斯(Ben Sasse),紐約時報暢銷書《他者》(Them)作者

 

►完全是柯文的風格,本書一開始提出了與世俗常識相反的前提,但到了最後一頁讀來卻是如此明白,讓你不禁要想為什麼一開始會覺得大驚小怪。

——Reason Magazine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