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好的距離:設立關愛界線,家有青少年的親子相處指南 (電子書) | 拾書所

剛剛好的距離:設立關愛界線,家有青少年的親子相處指南 (電子書)

$ 221 元 原價 360
拉開相處距離,才能拉近心的距離。
專為父母超前部署的「青少年使用說明書」。
 
  現在的孩子,大概十歲就會進入青春期。在這個「兒童以上、成人未滿」的階段,他們想獨立又捨不得放棄依賴,情緒也常在火山噴發與冰山急凍間跳躍。 
 
  除了孩子面臨成長與進化之外,這段時期也是父母需要升級的階段。雖然父母愛孩子的初衷不變,但愛的手段和方法,卻要依照孩子的成長需求而調整。
 
  臉書超人氣親子作家尚瑞君在本書中,書寫與兩位正值青春期兒子的相處日常。書中探討大人對青少年最頭痛的叛逆、易怒、難溝通的問題,提供諸多建議與解方;也細數青少年在面臨「轉大人」的辛苦,包括霸凌、課業壓力、荷爾蒙的劇烈波動……等,這些難題都需要父母的理解、陪伴與包容。
 
  此外,青春期的親子關係,比管教更重要。干涉過度與讓「愛」越界的父母,會讓青春期的孩子發酵成失控的叛逆或逃離。拉開相處的距離,不但能給孩子成長的空間,也能拉近心的距離;比起嘮叨的說教,孩子更需要真誠的聆聽。透過對孩子的放心及放手,父母必然也會看見他們為長大付出的努力與勇氣。
        
  —— 家有青少年的親子相處指南 ——
 
  很多親子關係裡的衝突不是因為沒有愛,而是有更多的委屈沒有被理解。
  青春期的孩子還在建立自己的道理與秩序,他講的理,可能跟父母的道理是不一樣的。
  這段時期的孩子,可以對談,可以商量,但是不想再被控制。特別是父母打著「為你好」的行為,更會讓孩子覺得反感。
 
  ◆爆粗口、說髒話、飆國罵,是青少年的次文化。
  青少年的行為舉止,往往充斥著急著想長大的訊息。在他們小團體的對話中,加入髒、黃、嗆等用語是司空見慣的。
 
  如果在公眾場合,父母當然要提醒孩子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但若只是不經意路過他們私領域的偽大人趴,就當一片雲吧!輕輕飄過就好。
 
  ◆是孩子做不好,還是父母吹毛求疵?
  希望「凡事自己來」的父母,並不是你一定能做得最好,而是你不夠信任孩子。我們太害怕失控的場面,卻往往忘記,犯錯也是一種學習。
 
  父母放下要求完美的魔咒與框架,就能協助孩子長出他們成就自己的能力。
 
  ◆親子間三種角色的輪替,能讓彼此都成為更好的大人。
  親子間可以輪流扮演父母、成人、子女三種不同的角色,這樣在相處上,才會覺得自己是可以被依賴的人,而不僅是孩子需要父母時,父母才有用。偶爾練習當個無用的父母,孩子才能長成有用的人。
 
  ◆治療青春期症候群,愛能增強免疫力。
  當孩子在青春期時,每一次發作的風暴,就當作是一場發燒。在發燒時,身心都是不舒服的,但也只能一邊讓身體發燒,一邊找出原因治療。
 
  而且,他們並不會天天失控。在沒有誤踩地雷或誤觸引信時,他們還是那個體貼、可愛、懂事、和善,並且帶給我們快樂的孩子。   
 
誠摯推薦(按筆畫順序排列)
 
  神老師  沈雅琪
  前中山大學政治所教授兼所長、前國防部副部長  林中斌
  諮商心理師  胡展誥
  諮商心理師  黃之盈
  馬偕兒童醫院   黃瑽寧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陳志恆
  作家、《EBM享受成為媽媽》運動發起人  陳若雲
  米露谷心理治療所執行長  陳品皓
  前桃園捷運公司董事長、台北大學副教授     劉坤億  
  青少年輔導專家  盧蘇偉
  親職教育講師  魏瑋志(澤爸)
 
  正如書中不斷強調的:想與孩子的心更靠近,或許,你得先與孩子拉遠距離。——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陳志恆
  
  當親子關係如解熱,這些想法就有空間談出來,你會發現「你的孩子依然是你的孩子」,只是他需要更多的思考、沉澱、表達、接觸自己的內心話。——諮商心理師  黃之盈
 
  本書切身又貼近地說中了我所認識的青少年,也讓我看見了身為家長的自己。——米露谷心理治療所執行長  陳品皓
 
  母親的鬆手、放手,對孩子是另一種支持、另一種深情。非常認同本書的結語:拉開相處的距離,才能拉近心的距離。對父母親而言,這不僅僅是一種領悟,更要善加實踐。——前桃園捷運公司董事長、台北大學副教授     劉坤億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