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倔強,我越溫柔:30個關鍵指引,陪孩子、也陪青春期的自己再長大一次 (電子書) | 拾書所

孩子越倔強,我越溫柔:30個關鍵指引,陪孩子、也陪青春期的自己再長大一次 (電子書)

$ 209 元 原價 340

給戰戰兢兢地努力挽救親子關係,卻深感挫折的溫柔父母──

【和青春期孩子相處,是一種寬心的修行。】

放下「我沒盡責」的焦慮,小孩只是長大了,不會一去不回頭。



家有青春期小孩,你在心裡哭過多少回?

其實孩子刺向你時,也刺痛了自己:「這樣的我會有人愛嗎?」

唯一能給孩子安定的,是身為父母的安定,

因為這能讓他們肯定自己,無論是什麼形狀,

都是最美好的形狀。



選擇溫柔,不等於討好或溺愛;

選擇溫柔,也不代表能解決所有問題。

而是我們耐心等待、不放棄,

相信點點滴滴在孩子心中,將以愛綻放。



●孩子漸漸地很多話都不和你說了嗎?

→因為你總是還沒聽完,就直接進入「解決問題模式」。

●孩子常常放空、恍神或逃避?

→他可能正對你透露一個訊息:「我不重要。」

●孩子一直抱怨「學這個有什麼用」?

→其實他是害怕會讓爸媽對他失望。



如果說孩子是生來討債,和青春期小孩相愛相殺的煎熬,則讓你覺悟上輩子原來「債台高築」:才剛引爆炸彈,轉身竟能沒事似的聊天;冷漠不理人,讓你心灰意冷地懷疑自己究竟多被孩子憎厭……

吳孟昌老師在親子關係及自我探索講座、大學授課中,聆聽了許多親子的生命故事,自己也有兩名青少年兒女,正親身經歷著「伴君如伴虎」的不知所措,因此他深深地理解:


❙青春期孩子其實以倔強的外表,隱藏敏感、脆弱的心。

❙這種矛盾,卻是孩子為了確定「我是什麼樣的人」,尋找答案的必經過程。


他特別規劃「陪孩子」與「陪自己」兩部分,針對與青春期孩子相處的三十個經典提問,提出關鍵思考及實用方法,幫助父母們貼近孩子的個性、特質,從互動中做出彈性調整,進而發展適合自己親子之間的溝通方式。

明明好需要爸媽陪著當「後盾」,可是彆扭得說不出口,白我們一眼撇過頭,卻又斜眼偷瞄我們會不會真的走開──

青春期的孩子,如此磨人,卻也那麼令人心疼。


本書特色:

●與青春期孩子溝通時,如何避免「踩雷」?

1.練習扮演聆聽者:用「你說說看」,取代「你聽我說」。

2.練習扮演核對者:用「你的意思是……嗎?」,取代「我認為你就是……」。

3.練習扮演陪伴者:用「你需要我幫忙嗎?」,取代「你要這樣做才對」。

●我們退一步,能讓親子更靠近:青春期孩子,急著長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卻又頻頻回首,想看看父母是怎麼解讀自己。進退兩難之下,難免情緒起伏大。既然如此,我們就退後一步,觀察他們如何「捏塑」自己吧。但也別離得太遠,因為他們總會想試探父母是否認可自己。我們先退一步,在中間留出了緩衝區,孩子反而願意主動走近。

●從本書學習陪孩子、也陪自己,幫助親子關係從「揪心」變「舒心」:

1.青春期小孩的內在是一團糾結、紊亂的毛線球,孩子需要時間自我釐清,也需要我們更耐心地理解與聆聽。

2.親子關係中隱微卻關鍵的「痛點」,最需要看見的人是我們家長,而非孩子。負有「生養」和「教養」雙重責任的父母,需要更敏銳地看見自己的起心動念,才能知道自己是帶著孩子走向何方。

3.對孩子「放手」,絕不是放牛吃草,反而是我們因為愛,給孩子成長的空間。

4.我們在內心按下溫柔和愛的按鈕,也會觸動孩子願意敞開自己,表達真實的感受,讓親子彼此支持、滋養,一起成長。

5.我們嘗試關心、理解孩子的善意,能增添孩子面對現實的勇氣,讓他們遭遇困境時,不再孤獨與無助。

6.何不向孩子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呢?對孩子而言,我們的真情流露,一定比冷冰冰的道理更有溫度和力量。


專文推薦(摘自本書推薦序):

●尚瑞君(親子教養暢銷作家.講師):陪著孩子成長,也讓自己成熟,用溫柔與善意的愛來連結並成全彼此──這是孟昌老師的書《孩子越倔強,我越溫柔》想要與您分享的觀點與啟思,希望可以給家長們帶來療癒及勇氣,繼續跟孩子在愛的路上,探索與實踐生命美學。 


●徐仁斌(基隆市立明德國中校長.教育部102年師鐸獎得主):本書不只是親職教育專書,同樣值得推薦給在教學現場奮鬥的師長們,也是自我身心靈的成長解方。大人先安頓好自己的內心,並且去了解冰山下的孩子正在發出求救訊息,陪伴他一段路程,他會記得。某一天,他也會回過頭謝謝你曾經的陪伴。


(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