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四大浪漫詩人:華茲華斯、拜倫、雪萊、濟慈詩選【中英對照與賞析】 (電子書) | 拾書所

英國四大浪漫詩人:華茲華斯、拜倫、雪萊、濟慈詩選【中英對照與賞析】 (電子書)

$ 200 元 原價 200
自英語詩之父喬叟(Geoffrey Chaucer, 1340-1400)至今六百餘年,英詩的發展大致可分為古典時期、浪漫時期、維多利亞時期、現代詩時期。
廣義而言,十六至十八世紀的英詩(十四至十五世紀為中古英文)可歸入古典時期﹔十九世紀上半葉主要為浪漫時期,十九世紀下半葉主要為維多利亞時期﹔二十世紀以後為現代詩時期。
古典時期的詩,題材以神話、傳奇故事為主,語言則大多運用所謂「詩的詞藻」(poetic diction),其詩重理性,節制個人的情感表達;其長處為不流於濫情,短處為過度抑制個人的情感,詩易流於枯澀無味。
浪漫時期始於華茲華斯出版抒情歌謠集及序言(1800年),倡導以日常生活的語言,抒發個人生命經驗湧現的感動。在英詩史上,浪漫時期轉承古典時期是一大變革突破;我國早期新詩,尤以五四時期深受浪漫主義的影響。
維多利亞時期承接浪漫時期,在語言、聲調、節奏的運用更為精熟,卻難免有文勝於質之病。
現代詩時期,因現代主義批判浪漫主義的濫情,對浪漫主義是一大反動。現代主義著重知性以平衡,但如一味過份強調知性,卻使許多現代詩有少年老成、故作玄奧姿態的弊病。詩是以感性為主的藝術,即使是知性亦需以感性手法表達,否則豈不無異於哲學或知識?理想的現代詩當是調和飽滿感性與現代知性。
詩是最精煉的文字藝術,譯著者譯詩集的理念是:不僅在含意上,形式、韻腳亦儘量與原詩相符。例如以濟慈典型英國體十四行詩〈當我害怕〉(When I Have Fears)一詩為例,原詩韻式為ABABCDCDEFEFGG,節奏為抑揚五步格(iambic pentameter),即每行均為十個音節,譯成中文時,因每個中文字均為單音節;譯詩設定每行以九到十二個字為原則,使字數大致與原詩相當,也保留了中文語法的彈性。如全部設定為十個字,固然字數與原詩更相符,但易使譯詩語法陷於僵硬不自然。為使譯詩讀起來有詩的節奏、韻味,本譯詩集儘可能避免散文化。
本書選譯英國浪漫四大詩人,三百行以下的短篇或中篇名作,均為全詩譯出,計二十六首:華茲華斯與濟慈各八首,拜倫與雪萊各五首。
為使讀者較深入賞讀詩,每首詩有〈賞析〉,書末並附錄〈英詩格律簡介〉。
身為愛詩人,這本譯詩集是譯著者多年讀英詩探索英詩興趣的小成果,期與讀者分享。此譯詩集可作為一般讀者賞讀浪漫時期英詩之入門書,也很適合文學院學生修讀英詩之參考譯本。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