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學不會拒絕? (電子書) | 拾書所

為什麼我學不會拒絕? (電子書)

$ 215 元 原價 350
  「為什麼我總是在意周遭人的想法呢……?」
  大腦博士的「感情腦」開光術,迴避人情陷阱,從有毒關係重獲新生!

  ◆◆每四人之中,就有一人摸不清自己的情緒◆◆
  「我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職業,總在換工作。」
  「明明到了該結婚的年紀,但卻沒有交過男朋友,連學生時代的朋友都沒什麼聯繫了。」
  「好不容易升遷,面對自我主張強的下屬,卻沒辦法板起臉孔。」
  「總覺得和別人往來非常疲憊……」

  長年經手腦部影像診斷的腦內科醫師──加藤俊德發現,當人們邁入30歲時,不少人都會開始浮現上述的煩惱。表面上看似職場、感情、人際關係等各不相干的困擾,其背後的根本原因卻是相同的,那就是──沒有搞清楚自己的情緒。

  不了解自己的情緒,就不知道自己想怎麼做,也就無法做出適當的行動和選擇。

  無法搞懂自己情緒的人,大多時間都是「順其自然」活下去,直到視而不見的煩惱持續累積、放大成問題,才意識到原以為的「體貼和配合」,在不知不覺間變質成「辛苦和負擔」。

  ◆◆對他人情緒敏感,對自己卻慢半拍的「情感遲鈍症」◆◆
  搞不清楚自己情緒的人,最鮮明的特質是「容易受到周遭影響」,比起自己的想法,更傾向參考其他人的行為與思維,也總是習慣配合他人。

  ☐處事圓融好相處,職場公認的老好人
  ☐非常尊重他人的看法,討論時總是第一個讓步
  ☐迴避任何在他人面前表達看法的場合
  ☐凡事謹慎,討厭事情沒有按照自己的預期進展
  ☐無法耍點小聰明,或是拒絕他人的請求

  作者從腦部掃描診斷中判讀,愈有上述特質的人,往往也伴隨左腦的感情系統腦街區(察覺自我情感)較弱、右腦的感情系統腦街區(察覺他人情感)較強的傾向。

  可以說,從大腦的觀點來看,自我肯定感的低落,正是源自左腦與右腦的發達程度落差。

  而這樣的發育落差,會具體表現在記憶和對話,只談論他人八卦卻鮮少談論個人、對自己做過哪些事印象很模糊,也就是「自我認知能力」偏弱。

  ◆◆從生活實作,重新認識「沒辦法和大家一樣好」的自己◆◆
  無法搞懂自己的情緒、自我認知能力低落的人,往往憧憬和大家一樣──擅長聊天、融入團體、培養一個值得和人分享的興趣、擁有光鮮的頭銜。

  然而,這些試圖克服不擅長的恐懼、對美好人生的想像,都是以社會大眾的標準來審視自我。作者對此提出的解方是「重新定位自己的位置」和「讓自己置身在更多場合裡」。

  ・在家庭裡,我排行第幾?相比手足優秀的地方,我可以另外在哪些領域開拓?
  ・在職場上,這是我第幾份工作?我到職第幾年?負責什麼樣的業務?
  ・目前的工作經驗中,我有過哪些產業的經驗?

  作者也總結自身多年的諮詢經驗,提出一套有助於培養自我情緒、提升自我肯定感的行為治療法。從制定每天的日常規範,到設立小小逆境,藉由具體行動訓刺激腦部思考,激發情緒的產生與感知,進而提高腦部機能發達。

  接受相同的義務教育、讀著同一套課綱的教科書、參加相同的重大考試、差不多的求職過程,往往會讓人誤以為其他人的思考習慣與情緒反應,與自己並沒什麼不同。

  然而,每個人的大腦,實際都會反應出不一樣的情感,對情感的認知也會隨著腦部發達與否,而有強弱程度的差異。

  本書能幫助在人生道路上遭遇挫折、感覺事事不順的人們,察覺自我情感的認知障礙,並透過行為療法,提供可在生活中實踐的方法,有效鍛鍊大腦,建立思考的正向迴路,不再掉入負面循環,提振自我肯定感,過上更富意義的人生。

本書特色

  ◎日本腦神經研究第一人,結合多年開發的腦街區概念,特別為人際關係苦惱者所設計的大腦鍛鍊法。

  ◎附有簡易的腦部狀態檢視表,依據符合項目的多寡,幫助你辨識自己是否有情感自覺不足的傾向。

  ◎提供有系統的自我調整策略,將理論落實在每天都能執行的例行事務,幫助你一步步建立新的思考習慣。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