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頭琴:琴聲中的古老故事 (電子書) | 拾書所

馬頭琴:琴聲中的古老故事 (電子書)

$ 200 元 原價 250

馬頭琴能夠深刻表現蒙古人民的民族性格,
能夠表現蒙古族人民的喜怒哀樂和思想感情,
能夠與蒙古人民的精神生活融為一體。

因此,自馬頭琴作為拉絃樂器代替火不思等彈撥樂器以後,馬頭琴一直是蒙古族人民的忠實伴侶,幾近千年而不衰。

◤馬頭琴名稱的由來
馬頭琴之所以被稱為「馬頭琴」,是因為其琴頭部分雕飾馬頭而得名。根據歷史學者考證,根據岩畫和歷史資料中顯示的古代蒙古人開始把酸奶勺子加工之後蒙上牛皮,裝上兩根馬尾弦當成樂器演奏,當時蒙古人稱之為「勺形胡琴」。

◤馬頭琴的發展
當時蒙古民族用這些彈撥樂器來為早期的民族舞蹈伴奏,蒙古民族著名的歷史典籍《蒙古祕史》和二十四史《元史》中,均記載從成吉思汗到忽必烈時期蒙古民族文藝生活主要以彈撥樂器為主,在這些彈撥樂器的伴奏下,蒙古軍人和牧民集體舞蹈踏歌,抒發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嚮往。隨著草原遊牧文化的迅速發展,尤其是蒙古長調音樂的誕生和發展,促進了蒙古民族精神生活的深化。

◤蒙古長調音樂與馬頭琴
長調是蒙古語「烏日汀哆」的意譯。「烏日汀」為「長久」、「永恆」之意,「哆」為「歌」之意。在相關著作和論文中,也將其直譯為「長歌」、「長調歌」或「草原牧歌」等。蒙古族長調民歌是一種具有鮮明遊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徵的獨特演唱形式,它以草原人特有的語言述說著蒙古民族對歷史文化、人文習俗、道德、哲學和藝術的感悟。在蒙古語中,長調是相對短歌而言,除指曲調悠長外,還有歷史久遠之意。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