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和鼓舞:黃河兒女的舞蹈 (電子書) | 拾書所

秧歌和鼓舞:黃河兒女的舞蹈 (電子書)

$ 280 元 原價 350

秧歌舞主要流行於中國北方廣大地區,
舞隊一般由十多人至百人組成,
扮成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和現實生活中的人物邊舞邊走,
隨著鼓聲節奏,善於變換各種隊形。

◤秧歌的歷史脈絡
秧歌最初是插秧、耘田時所唱之歌,以民間農歌、菱歌為基礎,逐漸發展成漢族最普遍的民間舞蹈形式。

宋代文人筆記小說中就已經記載有秧歌的蹤跡,主要是說百姓在農事中唱秧歌。如在南宋的時候,就已經有關於與秧歌相類似的民間舞隊「村田樂」的記載。至清代,秧歌已由插秧歌、菱歌、演唱秧歌,逐漸成為規範的民間歌舞形式而盛行各地,並且關於秧歌的文獻記載很多。

◤秧歌的表演形式
在秧歌的各種表演形式中,以高蹺的年代最為久遠。表演者扮成漁、樵、耕、讀,也有扮成頑童的,作一些技藝高超的表演,如撲蝶、劈叉、跳躍等。也有的只踩一尺左右的矮蹺,作一些歌唱表演的。

◤鼓舞的形式
從鼓舞的風格上看,北方漢族的腰鼓、單鼓、戰鼓和威風鑼鼓威武樸實、雄壯有力;南方漢族的花鼓舞、雙條鼓舞和花香鼓舞抒情優美,充滿田園氣息;而地處西南邊疆崇山峻嶺之中的少數民族鼓舞,則充滿了古老而神祕的色彩,富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時代推動下鼓的發展
早期,鼓主要作為生產工具被人們使用。原始社會中,狩獵是重要的生產活動,在狩獵過程中,鼓可以驚嚇驅趕野獸,進而圍殲獵物。還可以在險惡的環境和遇到嚴重威脅生命的猛獸時招人聚眾,擊鼓壯膽。在原始部落裡,每當狩獵歸來時,人們就在篝火旁吃著燒烤的獸肉又唱又跳,以示慶賀,鼓在此時的作用就是將興致推向高潮,這時鼓已由生產工具轉變為娛樂工具。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