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百年前夕 橫空出世的創作全紀錄(1955~1981)
你看過金庸小說第一次被這個世界看見的樣子嗎?
你看過金庸小說第一次被這個世界看見的樣子嗎?
一本比金庸更懂金庸的書
拆解金庸創作的多重宇宙
一直以來,「金庸小說」就是個多義詞,亦是個「過程」。自1955年香港《新晚報》發表《書劍恩仇錄》,到2006年新修版【金庸作品集】最後一部《鹿鼎記》面世,半世紀時間裡,金庸小說不獨內容增刪改寫,小說語言一再更新,就連小說印刷與出版本身,或因時地的客觀需求,或因作者的主觀意願而有所「改變」。每次改變,都為「金庸小說」添上難以磨滅、令人好奇的一筆。
時光流逝,文獻散佚,以前連載過小說的報紙百不存一,當年出版的小冊也已成為珍稀版本,一般讀者難以接觸,金庸舊版小說的昔日痕跡逐漸消失,學者與金迷只能依據一鱗半爪(如報紙微卷),或推敲論證,或臆測猜想金庸小說轉變的種種可能性,不過所有看法都只是「說法」,難以取信於人。
一切還須從文獻開始。唯有透過文物蒐集與梳理大量資料,才有可能勾勒出金庸小說的「原始光譜」。尋找這道華彩亮麗的原始光譜,正是本書的目的。
抽絲剝繭,帶領我們看見
「一張剪報,如何走向一套經典」
如果你曾著迷於金庸小說,本書超過二十五萬字的縝密推論、兩千張剪報書影的實物佐證,你會更著迷於金庸創作時那繁複的腦內風景,某些比小說更小說的情節,也許就藏在現實之中。你可以看到金庸做一個聰明機智的報業經營者,如何力抗盜版狂潮;在詭譎的社會政治情境下,金庸又是如何被香港左派列為「暗殺第一目標」;以及金庸小說如何在東南亞掀起「現象級」的追讀浪潮,正版與盜版之間的相互競逐,還原出的是那個時代文學傳播的第一手現場實境。
從消失的小說情節、未用伏筆,探源金庸的「動態創作」;首度提出《明報晚報》上的連載小說做為舊版和修訂版過渡的重要性,亦獨家披露、比對此珍稀文獻;以「發現問題」為基,逐一破解金庸版本研究的諸多疑案……
這是一本提問之書,也是一本解答之書,更是未來從事任何金學研究都無法繞過的大作。近乎地毯式的論述形式與文獻素材的援引爬梳,打造如此堅實的「基礎工程」,讓本書在闡釋學、版本學、辨偽學、傳播學的價值不言而喻。
本書特色
★為未來世代留住朗朗俠影
所謂「有水井處有金庸」,金庸小說是全球各地華文讀者共同閱讀、衷心喜愛的文學作品,其出版數量之大,版本之多樣、系統之複雜,在在創下空前的閱讀現象。15部小說從創作、修訂、改寫,文本歷經五變,至少有六種不同面貌,折射出多色光譜。這些珍貴史料的蒐集、爬梳,將和小說一樣,成為留給不同世代讀者最有價值的文學寶藏。
★舊版金庸小說最完整的全知識&全紀錄
若按大修訂,金庸文本大致可分為:舊版、修訂版、新修版。後兩者易求,前者則難覓。此書即以1980年為分水嶺,聚焦舊版金庸小說的兩大來源:報刊連載和單行本,耗費數十年時間尋書、收藏、考證與研究,不放過任何與舊版有關的蛛絲馬跡,凝鍊而成最全面的介紹與剖析,更首度披露《明報晚報》上的連載小說。
★消失的小說情節?金庸的「動態創作」探源
楊過的生母從秦南琴變成了穆念慈,阿紫的眼睛在倪匡為金庸代筆時被弄瞎,除此之外,那些已經難以復見、留給金迷無限遐想的舊版情節,你還知道多少?原來陳家洛和張無忌都學過「降龍十八掌」?原來李莫愁出場不久就成了獨眼道姑?練「紫霞神功」也可能需要「揮劍自宮」?……本書以十萬多字篇幅,專篇舉析十五部小說的情節變遷,從金庸設置未用的伏筆,窺探每個舊版故事的創作原意,再次顛覆你的閱讀記憶。
★金庸版本研究的七大疑案,逐一抽絲剝繭
金庸連載史上頭一遭,全世界讀者都沒看過的《笑傲江湖》第154續,稿件遺失始末?《素心劍》為何改名《連城訣》?到底有沒有傳說中的三育版《雪山飛狐》第二集?《鴛鴦刀》的誕生地,為何讓一票金學專家都栽了跟斗?……本書的重頭戲之一,就是「發現問題」,提出不為讀者所知的「秘聞」,饒富解謎興味。
★圖像引述豐富,真本實物為證,立論有據
金庸小說的「原始光譜」包含以下關鍵字:舊版、連載版、書本版、正版、盜版、爬頭本、三育版、鄺拾記版、普及本、合訂本、四回本、十六回本。要為謎題找答案,除了文獻資料,還得靠「文物真本」。作者難得身兼金庸藏家身分,在實有藏書基礎上的爬梳,佐以超過2000張罕見的剪報、書影等,讓第一手圖像說話,去偽存真。
★熔研究、收藏、閱讀樂趣於一爐,質感滿分
此書是繼《紙醉金迷──金庸武俠大系》(楊曉斌著)、《漫筆金心──金庸小說漫畫大系》(邱健恩著)之後,金學研究重量級第三部曲。19x26公分氣勢大開本,硬殼圓背精裝,高階雪銅彩印,所收錄的珍貴剪報、舊版書影、各版插畫,都能讓讀者體驗那些年人人追看金庸、穿越時空般的捧讀趣味。
★《金庸日報》:重現珍貴文獻,附舊版《越女劍》完整連載
金庸小說創作的起點在報刊,在漫長曲折的連載歲月中,有太多不為人知的故事流轉其間,遠流特別從兩位作者提供的文獻中挖掘罕見素材,重新編輯成一份「復刻老報紙」,將金庸的多重宇宙匯聚為──《金庸日報》。各版重點如下:
頭版:金庸版本七大疑案
二版:獨家披露金庸小說首次問世的連載剪報
三版:你不能不知道的金庸親撰創作手記
四版:金庸趣談「讀者們的來信」
此外,作者更商請香港藏家特別釋出舊版《越女劍》於1969年在南越《遠東日報》上的完整連載剪報,這是目前唯一能一窺當日連載全豹的珍稀文獻,不但能看到原故事的段落劃分,雲君所繪三十張插圖更全無遺漏。
中港台齊聲推薦
金宏宇|李志清|王榮文|楊照|李律|黃震南
★武漢大學文學院二級教授金宏宇(中國)
作者對金庸小說具體作品的異本比對、異文校勘功夫,可謂細緻、詳備。這除了具有校勘學的價值外,更重要的是具有創作學和闡釋學的價值。金庸小說的修改,不像大陸現代文學作品那樣受制於政治形勢,而主要是基於小說藝術完善的目的,因此其文本修改其實就是作品的成長史。此外,從更實用的意義上說,本書豐富的版本知識使它可以成為收藏金庸作品的指南寶典。它所提供的豐富而真切的史料也將提升金庸研究的學術性,所以它將是一部能推進金庸研究的專著。同時,就我個人而言,閱讀這本圖文並茂的專著,更加引發我對金庸小說閱讀和收聽的興趣,所以它又可能是使我成為金迷的導引之書。
★藝術工作者李志清(香港)
整理爬梳是邱健恩兄專長拿手功夫,要不是他,如此千頭萬緒的海量讀本,怎能梳理得枝幹分明?這本近二十五萬字的巨構,章節條理清晰如許!亦早聞鄺啟東兄對金庸小說不同版本收藏的大名,我所認識的他,內斂寡言,然而一說到金庸相關事物,兩眼立時放光,看得出「癡」的程度極其嚴重,他的許多收藏品,我聞所未聞。這書最讓人驚喜的,竟然收錄了小說連載專欄後的「金庸答客問」,更讓讀者看到金庸當年回覆「金粉」時的妙文妙答。今次健恩兄與啟東兄合作,圖文互補,有如楊過與小龍女的玉女劍法雙劍合璧,金輪法王也望塵莫及!喜歡金庸小說的,必不能繞過這一部大作。
★遠流出版公司董事長王榮文(台灣)
本書動人之處,是兩位作者以辛勤收集的文獻資料和珍稀文物為基礎,解答金庸先生五變六版中,自1955年至1980年,為時二十五年間前四次的文本改變,以及雲君的插圖變化,並推測金庸的創作原意和改寫理由。兩位作者像偵探一樣,又因為握有如東南亞報紙、《明報晚報》等珍貴微卷實據,有時候比金庸更了解金庸。我非常崇拜有研究能力的主題收藏家。單看邱健恩博士以「自力輪廻、他力轉生」八字真言描述金庸現象,就令人印象深刻。希望本書之後,他能繼續研究後二十五年的金庸動態創作,特別是研究「金庸在台灣」:從個人被封鎖、作品被盜印,到1979年由遠景引進作品集、1986年轉由遠流經營,到迄今的出版與閱讀、版本與行銷……,我相信都有精彩的故事可以追蹤。
★作家李律(台灣)
當我們沉醉在金庸憑著一己之力建構出的那個巨大繁茂、千變萬化,貫串了宋金元明清數代的武俠世界時;殊不知,金庸,與他那個書寫的背景年代,1960年代的香港,才像是王家衛《一代宗師》中的台詞一樣:「本身就是一個武林。」書中考據學一般的金學考證,真的堪稱「你是金庸系?」甚至整本書名可以直接叫《金庸好吃驚》(出版社對不起),在種種資料比對神還原中,我們看見了一個有血有肉立體的金庸,一個被寫小說耽誤的報業集團經營之神、一個力戰盜版商的聰明老闆,甚至被當時香港左派列為「暗殺第一目標」。在本書中讀者也將解開諸多之謎,包括降龍十八掌曾經同時有二十掌,楊過的生母整個「被消失」,以及《神鵰俠侶》的誕生是以續集之威,把讀者帶來買自己辦的報紙種種資深金庸迷可能都不見得知道的有趣秘辛。
★文史工作者黃震南(台灣)
小時候讀倪匡的《我看金庸小說》,讀得如癡如醉,這才知曉金庸小說除了內容好看之外,原來「版本」也是一門大學問。託倪匡的介紹,我才知道家裡那兩套「吉明書店」出版、作者「司馬嵐」的作品,原來是金庸初版的台灣盜印本!此後,我在書肆逡巡之際,總會留心舊版金庸的蹤影,只可惜力不從心,蒐羅未能畢盡。感謝《流金歲月》的出版,為我填補了這個缺憾。圖錄、考證,井井有條、歷歷在目,可謂:一本集大成,「金」典永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