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是佛陀開悟後,將他體悟到的宇宙人生的真理,在禪定中,為文殊、普賢等諸大菩薩們講說,是為佛陀教法中的根本法輪。這些內容,後來就結集在有「經中之王」稱譽的《華嚴經》裡,流傳了下來。
本書主要在解釋《四十華嚴》最後的「普賢十大願」,探討在現代這個社會裡,如何去實踐普賢菩薩的十個大願。在解說之前,概略講解《華嚴經》的傳譯、思想特色與生活修行。
當今佛教徒,如果能了解並奉行華嚴思想,就能體認佛陀平等的精神,平等可以說是佛教的宗要。
普賢菩薩是華嚴三聖之一,在佛教諸佛菩薩中是有名的大願王,也稱「普賢薩埵」、「普賢大士」、「普賢如來」、「遍吉大士」等,是毗盧遮那佛的脅侍,與金剛薩埵同體,可以說是佛陀的助理,也是法門的護法。
普賢菩薩十大願,出自《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內容描述善財童子受文殊菩薩啟發,往南遊歷諸國,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之後,受學於普賢菩薩,成就佛道的修行內涵。
普賢菩薩的行願,不捨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都能得到利益安樂。這十大願不僅是對聖賢,也是對自己、對一切眾生而發,是盡未來際永無休止的悲切願心,啟發我們要提起生命無限的熱情,完成自己,奉獻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