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急不得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何必搶跑一秒鐘?人的發展自有其規律,過度焦慮容易導致“技術變形”,甚至適得其反。
人生,也講究總分。小升初、中考、高考,提高總分是目標,提升弱科尤為重要。孩子的成長,意味著多方面的協調發展,涉及價值觀、身體健康、學習興趣與習慣、性格、情商及社會成熟度等諸多要素。人生,同樣會受短板拖累,同樣適用“木桶理論”。
以學習為唯一,缺席這些人生必修課,早晚需要補課。
培養,需要提前量。發現孩子厭學,才反思早年學習意義引導的不足;發現孩子染上網癮,才反思早年自製力培養的不足;發現孩子成了“小胖墩”或“豆芽菜”,才反思早年生活習慣和運動習慣的培養不足……
如果沒有對教育的全盤體系化認識,那麼“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就不可避免,就好像沒有提前量的對空射擊,永遠追悔莫及。
學習,自有其規律。如果孩子不想學,再好的學校、再好的老師也幫不上忙;安裝監控攝像頭,看住的是孩子的身,而不是心;盯著做作業、強壓各種課外培訓班,使孩子早早地厭惡學習,待到自我意識增強後乾脆放棄學習……
理解學習的意義、培養學習興趣、養成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些才是孩子學習優秀的關鍵。對應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心理特徵,教育有階段性的側重點。童年是培養孩子對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黃金時段,與其強迫他們學習,不如因勢利導,用接地氣的方式讓孩子理解學習的意義。
教育,可以不焦慮
20年來,筆者近距離接觸了數千家庭,並作為家庭教育顧問參與了其中一部分孩子的培養。在學業、價值觀、性格、情商和社會成熟度等方面,許多優秀的孩子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託福、SAT、AP全部滿分,重量級國際大賽折桂,常春藤全額獎學金;
留學美國高中一年後,朋友遍及各種膚色,成功競選校學生會主席;
從美國二流大學起步,三年級轉到前50名大學,碩士進入常春藤;
富家子弟,酷暑天做義工,乘公車往返悠然自得;
赴美留學後,每週和爺爺奶奶視頻通話、噓寒問暖;
13歲,賺取了人生第一桶金;
……
從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中,可以找出一些共性:尊重孩子的獨立性,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價值觀和行為習慣,家長以身作則、身教重于言傳等。
也許,有些家長會說,每個孩子都有個體差異,不能套用別人家庭的教育理念和模式。
教育的物件既然是人,尊重人性、遵循人的發展規律就是教育之道。從這個角度來說,教育存在共性。讓教育回歸理性,尊重人性、遵循人的發展規律,放鬆焦慮感和掌控欲,教育就會變得簡單。
本書的精英教育觀
有一類中國和美國亞裔家長執筆的育兒經,講述如何把孩子送入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等名校。這些育兒經雖然不乏有益的借鑒,但不難讀出其中濃烈的短視和功利色彩。
教育成功的標誌是什麼?不是考上名校,而是讓孩子成年以後成為全面發展的人;不是孩子在別人眼中的光彩奪目,而是他/她擁有自我感知的幸福和成功,以及對社會的貢獻。
成功的教育,就是培養精英。本書所理解的精英,乃“富貴”之人。經濟自立、心中不缺即為“富”,被人需要即為“貴”。如果給“精英”一個具體的定義,那麼“精英=人生幸福+事業成功+有益社會”。
人生幸福和事業成功,源於自己的內心感受,無需他人認可。有益於社會,則將不勞而獲的“貴族”和“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過濾出精英之列。
本書的實踐基礎
1999年初,筆者加入徐小平老師創立的北京新東方學校出國諮詢處,後擔任新東方集團留學業務總經理,2001年創立自己的留美工作室。長期的美國升學顧問工作,為筆者提供了探究青少年成長規律的豐富案例。
阿拉伯寓言故事《三個畫師》中,第三位畫師將有眼疾和腿疾的國王描繪成閉著一隻眼單膝跪地、彎弓射大雕的模樣,以獨特視角展示了國王的威風凜凜。美國升學顧問工作的核心,就是為每個學生找到最好的“姿勢”,即從每個學生的真實背景中捕捉其契合美國大學招生文化的獨特之處,並以獨特的視角展示出來。
“彎弓射大雕”固然有趣,但畢竟只是後天的被動彌補。如果在國王年少時就把他的眼疾和腿疾治癒,豈不更有價值?有感於此,2006年起,筆者逐步將工作重心轉向對精英教育和家族傳承的研究探索。
2002年至今,筆者在大學、政府和企業執教“領導學”課程。學員們分享的經歷和故事,成為筆者探究精英教育的另一個案例源泉。青少年的精英教育,無非就是將優秀成年人的共性特質前置培養。
名門望族的家書家訓和人物傳記,是筆者探究精英教育的第三個案例庫。從《顏氏家訓》《傅雷家書》到《洛克菲勒自傳》《甘迺迪家族傳》,可以發現古今中外世家大家的育兒共性:以培養人生理想、價值觀和行為規範為教育的核心內容,且強調早前起步培養“童子功”。
本書的理論基礎
本書有關精英教育的思想,主要基於筆者在領導學、教育學和心理學領域的學習與思考。
百年歷史的領導學,揭示了領導者的共性特質、影響力和權力的形成途徑、團隊領導的規律等。這些都是精英教育不可回避的要點,早期培養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美國南加州大學攻讀教育學博士期間,筆者系統學習了教育學理論,探究洛克菲勒和甘迺迪等美國精英家族基業長青的奧秘。通過與美國同行們的討論及訪問學校,筆者對美國的中小學教育理念和方法有了直觀認識。
心理學是教育學和領導學的重要基礎學科。閱讀亞伯拉罕·馬斯洛、克里斯多夫·安德列和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等心理學大師們的經典之作,可以幫助我們對人性“庖丁解牛”,解碼青少年的心理成長規律。
本書的創作初衷
筆者不是教育專家,更不是人生導師。寫作本書,是對自己20年來所做、所學、所思的一個總結,並希望能與有緣人切磋交流。
市場上育兒類書籍汗牛充棟,本書希望達到如下目的:
首先,通過提出“人生幸福+事業成功+有益社會”的精英定義,讓精英教育更明確、更務實、更有可操作性;
其次,借助取材於真實場景的案例,揭示精英教育的完整理念體系,涉及價值觀、學習能力和習慣、人格特質、情商和社會成熟度、全球視野等維度;
最後,本書以“生活即教育”貫穿始終,分項探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將精英教育的理念落到實處,提供了精英教育的路徑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