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古今,到城裡看戲!〉
新竹曾是北台灣重要的經濟文化中心,換句話說,舊城街道曾經繁忙熱鬧,人聲鼎沸,除了絡繹不絕的郊商,更不缺少各式各樣的表演活動。可能是酬神慶典,也可能是傍晚廟口的歌仔戲團。電影技術發明之初,在新竹大街上巡迴放映,也讓市井小民驚嘆於光影之神奇。
這些景象,如今已越來越少見。現代新竹人的休閒娛樂,似乎不外乎擠進購物中心、百貨公司消磨時間。曾經有那麼一段日子,新竹的街道上不只有小吃食肆,而隨時可見排隊入戲院的人潮,妙語如珠的說書人。即使是不熟悉傳統藝術的讀者,想必也會覺得這樣的舊城風景,相當有趣吧。
時代快速變遷,若不嘗試紀錄,這些豐富的文化記憶或許將逐漸被遺忘。抱著初生之徒不畏虎的精神,即使難以涵蓋所有種類,本期封面專題想盡可能呈現新竹城內多元的戲劇面貌。我們首先以數組關鍵字,整理新竹百年電影史的重要轉折;當然電影可不只關於劇院而已,我們透過專訪過去手繪電影海報的魏師傅,和晚期經營過新世界電影院的楊老闆,想告訴大家「電影上映」前前後後的小故事。
而在電影大放異彩之前,竹塹地區早已有在地的戲團文化,傳唱至今。本期編輯採訪了至今仍十分活躍的竹塹北管藝術團和雅歌歌仔劇團,更有讀者投稿,紀錄一位南管月琴老師傅的傳奇故事。再加上街拍專題,直擊竹塹威靈武術隊的練習現場,相信不管喜歡哪種傳統藝術的朋友,都能按圖索驥,深入認識。
回到每天的日常生活,本次的路上觀察不用眼睛,請大家用「聽」的:編輯捕捉了代表新竹舊城生活的聲響風景,戴上耳機,你或許能重新發現,原來這座城市如此有聲有色。
「看表演」的經驗,始終與城市生活的發展緊密相連。雖然老劇院大多不在了,軒館也不若往昔興盛,只要願意認識,我們仍能沿著歷史軌跡,體會新竹最鮮活的戲劇記憶。更重要的是,看見那些堅持至今的身影,如何傳承珍貴的藝術傳統。讓我們就此穿梭古今之間,到城裡看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