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刻文學生活誌 7月號/2019 第191期 | 拾書所

印刻文學生活誌 7月號/2019 第191期

$ 228 元 原價 240
發源自日文的漢詞「演劇」,
傳襲演歌(演說的歌)初期的抗議精神,
試圖運用「演說的劇」,
遞衍文化鬥爭,發揚進步思想,
並試圖喚起觀者參與行動。
 
雖然針鋒相對於古典戲曲歌舞伎,
始於反逆,終也不免商業化的日本演劇,
前後承受「新派」、「新劇」的傾軋,
戰後六○年代,透過第一世代的鈴木忠志、寺山修司、
唐十郎、蜷川幸雄,呼群領軍又稱地下劇場、
自由劇場的日本小劇場運動,
接續歷經七○年代的第二世代全共鬥世代、
八○年代的第三世代學生劇團世代。
風起雲湧,八○年代台灣小劇場,
亦緊追鼓動響應,如雨後春筍般冒現。
 
疏離主流、介入現實,
反對敘事、凸顯意識,
注視日常、轉喻政治。
台灣的小劇場潮流,翻騰三十餘年,
儘管昇落消長,非常欣慰且樂見年輕世代簇擁接踵,
果敢投入原本初衷標榜
「匍匐前去權力的下巴頦吊掛鈴鐺」的現代優伶隊伍。
 
劇場工作者,必須「知人知面又知心」。
本期的封面專輯,聚光聚焦於
青年編劇旗手簡莉穎。
套句時尚產業的廣告文案,玲瓏的演員,
擅長同時之間,「語言飾演娼女,瞳眸扮演少女,內心串演熟女。」
而四方出擊,八面觸覺社會人性,
簡莉穎的劇本作品,從感性的歧異出發,
卻總能演繹達陣抵至尖銳的理性的意識省思。
 
本期專輯除刊載她的拿手劇作之外,
學者、先輩、夥伴以及好友,
也紛紛移駕執筆,為我們侃侃述說
一位傑出編劇的「多重面向,諸種觀照」。
 
本期的封面專輯,聚焦聚光於簡莉穎,
同時也是我們在有限但充滿誠意的篇幅之內,
對當下活力拚搏的台灣小劇場的鼓舞與致敬。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