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槳,讓海的未來不再是夢!
文/張卉君
黑潮二十歲了。
相對於一個人的生命歷程來看,二十年的養成並不容易,經過了孕育誕生、學步摸索,到獨立思考遠行、消化發聲,仍始終與這塊土地的臍帶血脈相連,隨著海洋環境議題的脈動一同成長,心懷海洋,立足於島嶼,遠望世界。
黑潮創生於台灣環境意識正開始風起雲湧的時代,當時陸域的環境問題開始被關注討論,而海域的探索仍緊緊封閉,使得海島子民對海洋陌生恐懼,不僅箍制了島嶼的想像力,更限制向海冒險、探索的種種可能——海洋原是通往世界的大門,卻反而成為陸封的邊緣,海濱成了堆放、棄置、排污的空間,荒涼而寂寞。
二十年過去了,在這段世界劇烈變化的時光裡,所有污染和過度消費的速度早早地超越了人們對環境的認識與關懷,接應不暇的警訊如狼煙四起,不斷透過新興媒體傳播方式,發現更多環境受傷的證據,也漸漸引發了島民的關注與議論熱潮。所幸,透過種種影像及調查研究揭露、警示,加上深耕多年的群眾教育,當前台灣島民對環境議題的關注與實踐遍地開花,在島嶼各個角落各個領域都有著為海洋環境起而努力的微光,讓我們相信即便發展的洪流滾滾而來,仍堅持對未來抱持著樂觀的希望。
身為一個二十歲的海洋環境教育組織,陸上黑潮始終帶著溫暖、清澈、堅定的特質,投身於海上鯨豚資源基礎調查、發展體制外海洋環境教育、保存海洋文化紀錄及發展環境議題論述等重要工作,在二十歲這一年我們回望組織歷史,透過再一次的啟航,宣示守望台灣「藍色國土」的決心,同時也期待更為全觀地認識、串連當前迫切的台灣環境議題,只因海洋始終都是跨域的存在,她連結著島嶼和島嶼、也讓陸地與海洋、城市到荒溪之間的緊密關聯全然現形,要面對當前海洋環境的複雜問題,就必須更為全面地掌握和理解。
海始終在那裡,她是島民與世界的連結點,是人們心中始終蕩漾的夢想,是原住民族不變的信仰與冰箱,更是當前這一代人傳承給下一個世代的重要襲產。即便路途艱遠,只要在黑暗中還有點點星光照路,把握住光芒便會擴展成抬頭仰望的銀河,指引著大海航行的方向——相信只要有更多人為環境展開行動,就有機會改變未來的世界,海洋的湛藍未來不是夢,而是我們對下一代的承諾!
在黑潮二十歲的這一年,我們邀請您一起成為有力的槳,為每一個當下努力。
文/張卉君
黑潮二十歲了。
相對於一個人的生命歷程來看,二十年的養成並不容易,經過了孕育誕生、學步摸索,到獨立思考遠行、消化發聲,仍始終與這塊土地的臍帶血脈相連,隨著海洋環境議題的脈動一同成長,心懷海洋,立足於島嶼,遠望世界。
黑潮創生於台灣環境意識正開始風起雲湧的時代,當時陸域的環境問題開始被關注討論,而海域的探索仍緊緊封閉,使得海島子民對海洋陌生恐懼,不僅箍制了島嶼的想像力,更限制向海冒險、探索的種種可能——海洋原是通往世界的大門,卻反而成為陸封的邊緣,海濱成了堆放、棄置、排污的空間,荒涼而寂寞。
二十年過去了,在這段世界劇烈變化的時光裡,所有污染和過度消費的速度早早地超越了人們對環境的認識與關懷,接應不暇的警訊如狼煙四起,不斷透過新興媒體傳播方式,發現更多環境受傷的證據,也漸漸引發了島民的關注與議論熱潮。所幸,透過種種影像及調查研究揭露、警示,加上深耕多年的群眾教育,當前台灣島民對環境議題的關注與實踐遍地開花,在島嶼各個角落各個領域都有著為海洋環境起而努力的微光,讓我們相信即便發展的洪流滾滾而來,仍堅持對未來抱持著樂觀的希望。
身為一個二十歲的海洋環境教育組織,陸上黑潮始終帶著溫暖、清澈、堅定的特質,投身於海上鯨豚資源基礎調查、發展體制外海洋環境教育、保存海洋文化紀錄及發展環境議題論述等重要工作,在二十歲這一年我們回望組織歷史,透過再一次的啟航,宣示守望台灣「藍色國土」的決心,同時也期待更為全觀地認識、串連當前迫切的台灣環境議題,只因海洋始終都是跨域的存在,她連結著島嶼和島嶼、也讓陸地與海洋、城市到荒溪之間的緊密關聯全然現形,要面對當前海洋環境的複雜問題,就必須更為全面地掌握和理解。
海始終在那裡,她是島民與世界的連結點,是人們心中始終蕩漾的夢想,是原住民族不變的信仰與冰箱,更是當前這一代人傳承給下一個世代的重要襲產。即便路途艱遠,只要在黑暗中還有點點星光照路,把握住光芒便會擴展成抬頭仰望的銀河,指引著大海航行的方向——相信只要有更多人為環境展開行動,就有機會改變未來的世界,海洋的湛藍未來不是夢,而是我們對下一代的承諾!
在黑潮二十歲的這一年,我們邀請您一起成為有力的槳,為每一個當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