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近幾年宅經濟、懶人經濟、電商因為各種環境、新科技因素快速崛起,其實有些感嘆,遙想6、7年前家中長輩,因病每月需頻繁回診,每周要施打固定針劑的辛苦,若非親身經歷,無法感同身受其無力感。
雖然家與醫院的距離只有短短10分鐘內車程,但公寓樓梯,對雙腿無力80餘歲老人家來說,每下一格樓梯都是折磨,以及無論風雨或當下身體、精神狀況,都得趕上門診時間,這對她與家人都是看似平凡卻壓力甚大的精神考驗。
看著連日愁眉不展的照護者,我不斷的努力尋求各種管道,希望申請居家治療服務的可能,但在當時各方資訊看似豐富,對我們的需求卻沒有任何實質幫助,就這樣,長輩在人生的最後階段,依然辛苦的在醫院與家裡之間奔波,只為了施打固定針劑,回想至今非常不捨。不過,看著近年政府因應人口老化推出的「長照2.0」相關服務,甚感安慰,讓家中的另一位長輩,得以獲得較有品質的晚年生活。
本期《動腦》571期11月號,以「懶人至上 居家服務經濟」為題,分享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到府服務擴增到更多面向,或是讓原本的到府服務變得更加科技、人性化。
在眾多的宅經濟服務中,最令我欣賞的莫過於蔬菜箱的定期配送服務。雖是疫情期間養成的訂購習慣,但至今仍持續使用,因為每次打開蔬菜箱,都能多份驚喜感,也讓我較熟悉哪些蔬果是什麼時節最盛產好吃,以及如何料理。現在周末有空到市場走走時,也不再對著佛手瓜叫芭樂,或看著櫛瓜說大黃瓜的糗態。最重要的是,透過多樣化的蔬果嘗鮮,身體感覺較沒有負擔。
「理解年長者,就是理解未來的我們。」衷心的持續期待,政府、法規、醫療院所,或是各式新興機構,能針對長照、醫療方面,提供更符合需求的照護服務;相對的身為病患,或病患的家屬,也要積極的配合共同努力,讓高齡化社會成為高生活品質社會。
雖然家與醫院的距離只有短短10分鐘內車程,但公寓樓梯,對雙腿無力80餘歲老人家來說,每下一格樓梯都是折磨,以及無論風雨或當下身體、精神狀況,都得趕上門診時間,這對她與家人都是看似平凡卻壓力甚大的精神考驗。
看著連日愁眉不展的照護者,我不斷的努力尋求各種管道,希望申請居家治療服務的可能,但在當時各方資訊看似豐富,對我們的需求卻沒有任何實質幫助,就這樣,長輩在人生的最後階段,依然辛苦的在醫院與家裡之間奔波,只為了施打固定針劑,回想至今非常不捨。不過,看著近年政府因應人口老化推出的「長照2.0」相關服務,甚感安慰,讓家中的另一位長輩,得以獲得較有品質的晚年生活。
本期《動腦》571期11月號,以「懶人至上 居家服務經濟」為題,分享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到府服務擴增到更多面向,或是讓原本的到府服務變得更加科技、人性化。
在眾多的宅經濟服務中,最令我欣賞的莫過於蔬菜箱的定期配送服務。雖是疫情期間養成的訂購習慣,但至今仍持續使用,因為每次打開蔬菜箱,都能多份驚喜感,也讓我較熟悉哪些蔬果是什麼時節最盛產好吃,以及如何料理。現在周末有空到市場走走時,也不再對著佛手瓜叫芭樂,或看著櫛瓜說大黃瓜的糗態。最重要的是,透過多樣化的蔬果嘗鮮,身體感覺較沒有負擔。
「理解年長者,就是理解未來的我們。」衷心的持續期待,政府、法規、醫療院所,或是各式新興機構,能針對長照、醫療方面,提供更符合需求的照護服務;相對的身為病患,或病患的家屬,也要積極的配合共同努力,讓高齡化社會成為高生活品質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