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和之的筆,從三百七十年前開始寫。首部歷史小說三卷《鄭森》,以六十萬字細筆還原一位身扛家國血恨青年的憂鬱,而後又追加了一部史詩級戰爭記錄《逐鹿之海》,這時的他,身與心彷彿都活在十七世紀,那時代的飢餓與痛苦,都烙印在他的文字裡。隨著時日挪移,他循著島嶼的稜線與聲線分頭走,一線是承載慘烈死難的《樂土》,一線是召喚不羈者魂靈降歸的《風神的玩笑》與《南光》,全心浸淫其間,正如他埋首學習的暗房沖洗,將潛意識裡的光,一幀一幀調度出影。而今,敘事終於走到戰後,一樁空難暨山難恰落在朝代更迭的縫隙裡,觸動牽連族群情結與人志追求的矛盾,大崩壁下的陰影深重,彷彿是前述追索的總和,他再次往山裡走,迷途、繞路、輾轉曲折,終於看見哈因山裡的,太陽。
故事,帶著血肉,回到了現代,我們面前。
故事,帶著血肉,回到了現代,我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