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編輯的話
這期物理雙月刊的主題是真空技術。真空技術在物理實驗中扮演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應用範圍相當廣泛。雖然大
家一般最先想到的應用是在表面科學,其實真空技術在粒子物理、核物理等領域也極為重要。此外舉凡半導體製造、焊
接、塗層、包裝及隔熱也都牽涉到真空技術。由於太空中是真空狀態,因此太空探測器和衛星等設備在執行任務前都必
須在真空條件下進行測試,以確保它們能在太空中正常運作。我們邀請了吳啟彬與林郁洧教授撰寫專題文章,介紹這
個主題的相關概念、現象、應用及近年來的進展,希望能讓讀者對這個領域有更多的認識。
「阿文開講」系列這期介紹的是提出「大陸漂移」說的韋格納,及這個學說的早期支持者托伊特和霍爾姆斯。「大陸
漂移」從剛提出時飽受反對和質疑到最後逐漸被學界接受,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可說是一個顛覆性的科學學說無可避免
的宿命。要說服反對者首先要能找到支持這個學說的直接觀測證據,由於大陸分離的相對速度是每年2.5公分,讀者應該
不難想像這有多困難;退而求其次,至少也要能在學理上為這個現象找到可信機制。韋格納最早主張的動力來源是地球
自轉的「離心力」以及太陽與月球對地球的「潮汐力」,這個可能性很快就被排除了。韋格納本人在1931年的一次探險中
喪生,幸好在這個學說的支持者托伊特和霍爾姆斯的持續努力下,找到更多的地質證據和較為合理的動力機制:熱函對
流。雖然有這些人的努力,「大陸漂移」說還只能算是一息尚存,稱不上是被廣為接受。這個學說從提出到被接受的坎坷
遭遇正是基礎科學研究的最佳寫照。許多突破性的進展都得來不易,沒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不可能達成的。現在廣為人
知的重力波,從理論的預測到直接被觀測到花了近一百年的時間。
皮皮老師這期談的是「虛數的物理學」。複數在物理學中幾乎是無所不在,尤其是在處理波的現象時。複數在大部分
的時候都是以簡化數學計算的名義出現,這部分大多數人都能接受,偏偏在量子力學的薛丁格方程式中,它就是赤裸
裸、毫無掩飾地出現在那裡,似乎標誌著某種真實的意義。從數學家的角度來看,可能會覺得這類的爭辯沒有太大的意
義,因為複數基本上和二維的實數向量是完全等價的,所以只要你不怕麻煩,即使是薛丁格方程式也可以用兩個實數函
數寫成完全沒有虛數出現的形式。
本期的「發現自然之美」談的是1981及1982年諾貝爾物理獎。1981年的諾貝爾獎頒給西格巴恩、布隆貝根和蕭洛等
三位從事光譜儀研究的物理學家。他們的得獎理由分別是「對開發高解析度電子光譜儀(electron spectroscopy)的貢獻」
及「對開發雷射光譜儀(laser spectroscopy)的貢獻」。西格巴恩的研究使得X射線光電子能譜學被廣泛應用的大門;布隆貝
根和蕭洛的研究則是奠定非線性光學的基礎。1982年諾貝爾物理獎頒給了威爾森,他得獎的理由是「對與相變有關的臨
界現象理論的貢獻」。威爾森將高能物理發展出來的「重整化群」應用到統計系統。量子場論和統計力學的互相參照為臨
界現象的研究帶來突破性的發展。威爾森另一個重要的貢獻是提出「Universality class」這個概念:系統的對稱與維度是
唯一決定系統臨界現象的要素,與系統的細節無關。這個發現再次體現了物理之美,難怪有這麼多人前仆後繼的投入物
理研究。
其它的精彩內容還包括「馬德堡半球」、「逐日之旅」、「螢光顯微鏡在蛋白質本身的尺度觀察它們」及「為微中子
物理打造瓶中船」。這些文章涵蓋的主題範圍十分廣泛,充分展現了物理作為基礎科學,放諸四海皆準的特色。你怎能
不愛物理?
這期物理雙月刊的主題是真空技術。真空技術在物理實驗中扮演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應用範圍相當廣泛。雖然大
家一般最先想到的應用是在表面科學,其實真空技術在粒子物理、核物理等領域也極為重要。此外舉凡半導體製造、焊
接、塗層、包裝及隔熱也都牽涉到真空技術。由於太空中是真空狀態,因此太空探測器和衛星等設備在執行任務前都必
須在真空條件下進行測試,以確保它們能在太空中正常運作。我們邀請了吳啟彬與林郁洧教授撰寫專題文章,介紹這
個主題的相關概念、現象、應用及近年來的進展,希望能讓讀者對這個領域有更多的認識。
「阿文開講」系列這期介紹的是提出「大陸漂移」說的韋格納,及這個學說的早期支持者托伊特和霍爾姆斯。「大陸
漂移」從剛提出時飽受反對和質疑到最後逐漸被學界接受,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可說是一個顛覆性的科學學說無可避免
的宿命。要說服反對者首先要能找到支持這個學說的直接觀測證據,由於大陸分離的相對速度是每年2.5公分,讀者應該
不難想像這有多困難;退而求其次,至少也要能在學理上為這個現象找到可信機制。韋格納最早主張的動力來源是地球
自轉的「離心力」以及太陽與月球對地球的「潮汐力」,這個可能性很快就被排除了。韋格納本人在1931年的一次探險中
喪生,幸好在這個學說的支持者托伊特和霍爾姆斯的持續努力下,找到更多的地質證據和較為合理的動力機制:熱函對
流。雖然有這些人的努力,「大陸漂移」說還只能算是一息尚存,稱不上是被廣為接受。這個學說從提出到被接受的坎坷
遭遇正是基礎科學研究的最佳寫照。許多突破性的進展都得來不易,沒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不可能達成的。現在廣為人
知的重力波,從理論的預測到直接被觀測到花了近一百年的時間。
皮皮老師這期談的是「虛數的物理學」。複數在物理學中幾乎是無所不在,尤其是在處理波的現象時。複數在大部分
的時候都是以簡化數學計算的名義出現,這部分大多數人都能接受,偏偏在量子力學的薛丁格方程式中,它就是赤裸
裸、毫無掩飾地出現在那裡,似乎標誌著某種真實的意義。從數學家的角度來看,可能會覺得這類的爭辯沒有太大的意
義,因為複數基本上和二維的實數向量是完全等價的,所以只要你不怕麻煩,即使是薛丁格方程式也可以用兩個實數函
數寫成完全沒有虛數出現的形式。
本期的「發現自然之美」談的是1981及1982年諾貝爾物理獎。1981年的諾貝爾獎頒給西格巴恩、布隆貝根和蕭洛等
三位從事光譜儀研究的物理學家。他們的得獎理由分別是「對開發高解析度電子光譜儀(electron spectroscopy)的貢獻」
及「對開發雷射光譜儀(laser spectroscopy)的貢獻」。西格巴恩的研究使得X射線光電子能譜學被廣泛應用的大門;布隆貝
根和蕭洛的研究則是奠定非線性光學的基礎。1982年諾貝爾物理獎頒給了威爾森,他得獎的理由是「對與相變有關的臨
界現象理論的貢獻」。威爾森將高能物理發展出來的「重整化群」應用到統計系統。量子場論和統計力學的互相參照為臨
界現象的研究帶來突破性的發展。威爾森另一個重要的貢獻是提出「Universality class」這個概念:系統的對稱與維度是
唯一決定系統臨界現象的要素,與系統的細節無關。這個發現再次體現了物理之美,難怪有這麼多人前仆後繼的投入物
理研究。
其它的精彩內容還包括「馬德堡半球」、「逐日之旅」、「螢光顯微鏡在蛋白質本身的尺度觀察它們」及「為微中子
物理打造瓶中船」。這些文章涵蓋的主題範圍十分廣泛,充分展現了物理作為基礎科學,放諸四海皆準的特色。你怎能
不愛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