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 10月號/2023 第169期 | 拾書所

大觀 10月號/2023 第169期

$ 171 元 原價 180
仙鶴奇緣
文‧編輯部
鶴,對華人文化圈來說,是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鳥類。
《詩經‧小雅‧鶴鳴》中「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等句,是古人對這種叫聲嘹亮的大型涉禽最早的認識。在祝賀壽辰及宗教信仰相關的圖像中,也能看到鶴與龜、鶴與松、鶴與鹿、鶴與神仙等形象的結合。松鶴遐齡、鶴壽千年、鶴立雞群、焚琴煮鶴等成語中的主角,便是今日已成瀕危物種,也是華盛頓公約(CITES)列為一級保育類動物的丹頂鶴,目前全世界大約僅剩三千隻。
自古至今,在文學與繪畫中,詠鶴、賞鶴、畫鶴的作品並不少見。但真正提到鶴的分布地域、習性與特徵,大多的人往往也只有一知半解的模糊概念。本期的「瑞鶴呈祥」專題,一開始只是想介紹各個朝代不同的鶴主題繪畫及工藝品,追溯典故來源、賞析筆墨風格。然而在撰稿期間,隨著對丹頂鶴愈多的理解,也意外挖掘出許多科普知識和史地實錄。例如丹頂鶴為候鳥,夏天棲息在黑龍江流域等極北之地,冬季時則飛往南方。古代上海灘渚遍布,便曾是牠們大量聚集的「越冬區」,「華亭鶴唳」一語自此而來。丹頂鶴外貌優美、「顏值」破表,早在唐朝,吳杭一地已十分流行養鶴。孔穎達在為《春秋左傳正義》疏中提到:「今吳人園囿中及士大夫家皆養之」。然而養鶴不比養雞,除了售價高昂之外,豢養後在各方面都所費不貲。中唐詩人白居易是個標準「鶴奴」,為了養鶴不惜闢地建園、祿食分供,來維持這個極度「燒錢」又高雅的興趣。另一位詩人皮日休就沒這麼幸運,好不容易養到一隻鶴,卻因無力負擔餌食,讓鶴營養不良而亡。
養鶴既難,近身觀察鶴更難,還得有名家妙手為之寫影。所以,在五代兩宋的工筆翎毛繪畫中,一隻隻細膩描繪的丹頂鶴多半被豢養在皇庭御苑之中,由院體畫師寫形傳神。本期〈古今名家畫鶴精品賞析〉一文即試圖以大量篇幅,為讀者細數古今畫鶴名品,從中亦能看出筆墨情趣的轉變。〈古代藝術中的鶴形象及其文化〉則從考古、工藝及文學的探索角度,挖掘仙鶴形象與典故在文化圖景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又是如何擴展、影響藝術作品中不同圖式的表達。
在瑞鶴專題之外,本期尚收錄來自考古現場、博館新見的多篇重要專文,囊括西周玉覆面、秦鏡釋紋、西漢漆飾、龍泉官窯、御窯青花、明清肖像等各種主題,文字深入淺出而內容充實。期盼經由瑞鶴的吉祥丰采、古代文物的精彩面貌,祝願讀者於光輝的十月期間,身心愉悅、平安康樂!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