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通霄—回家,尋找建築的原初(回頭書不可退) | 拾書所

夢通霄—回家,尋找建築的原初(回頭書不可退)

$ 170 元 原價 450

台灣蠻牛建築師。熱情不滅的生命與建築思考

 
關心台灣建築,一定要認識這位建築師。
 
廖偉立四十歲毅然決然結束經營成功的建築事務所,前往南加大建築研究所求學,回國後正好碰上台灣建築最慘澹的光景,他「一台車凸全台」,如此十多載歲月。當我們不經意走進礁溪、台南、苗栗、新竹,於街角撞見一棟建築,很不“像”台灣的建築。這樣的建築怎麼會在這裡,內心驚喜又充滿許多疑問,的確,台灣有如此美好建築出現,需要建築師夠堅持,在這個階段,台灣依然需要蠻牛型的建築師,充沛的生命力,堅持想作的,一點一滴令人驚艷的建築將於台灣各角落綻放。

故鄉通霄小鎮是廖偉立心中理想的居所,從十五歲離家求學,故鄉不曾遠離他的心中,甚至對於故鄉所有的地景與身體記憶更是創作的養分。在美國南加大求學時,教授要求的設計作業〈以色列紀念館〉,這項設計讓他十分痛苦,雖然能夠以專業來完成,卻覺得自己無法脫離母體而工作,因此畢業後毅然決定回台。
 
這本書寫出台灣蠻牛建築師廖偉立對建築生命的追尋與思考。
他如何找到自己的原形為自己定位,他的創作養分來自何處?
生命的軌跡又如何與建築交疊?對他而言建築是什麼?誰是滋養他的建築大師?
他堅持在台灣留下的建築是什麼?
建築師想和讀者一起來探詢我們期待的好建築是什麼。
 
當我們覺得台灣建築不美時,大多時候我們似乎只能抱怨。可身為建築師的廖偉立,真誠面對他的故鄉,他不抱怨,抱怨浪費時間,他知道他有能力改變與創造,他耐心等待他的作品熟成,他做他所能做的,堅持他想做的,保有赤子之心,對他來說,建築即生活,生活即建築。
 
一枝草一點露,十五年來廖偉立的立建築在台灣各城鎮綻放,廖偉立如蠻牛般的草莽能量,一台車凸全台灣接地氣,大氣魄挑戰建築的刻板印象——
 
廁所不是廁所,是第一個作品桃園東眼山森林遊樂區自導式公廁,廁所不像是廁所,一個個圓筒狀的壓花鋼桶,直瀉而下的天光,創造如在野地方便的經驗。
 
橋不是橋,彰化王功生態景觀橋,摺紙般的構造,於橋面製造可逗留與休憩的空間,讓橋從直線穿越變成了一場曲折的心情散步。北港天空之橋短短三十米的橋,也是運用摺紙的概念,牽引民眾,或遠眺女兒橋,轉一百八十度看見北港市區的日常景致。
 
賦予現代街角教會全新的空間體驗,融合神聖與世俗。第一座教堂作品台中市基督救恩之光教會(又稱救恩堂),落成之後成為台中新地標,至今已有超過十萬人次參觀。

本書特色

1、李清志在推薦序中提及「建築師是否擁有熱情是很重要的!⋯⋯事實上,有熱情的建築師十分稀少,因為建築是一種非常消耗熱情的行業⋯⋯要持續對建築保持熱情,不至於被現實打敗,是很困難的人生功課!」本書從生活從專業的角度向建築師提問,也採訪和建築師一起工作的合夥人,同事,團隊,找出建築師熱情不滅的生命態度與建築思考。

2、阮慶岳則在閱讀廖偉立作品中,提及「或許並未完全具有本雅明宣稱的「迷路」能力,但是在無意識間,他卻能以直覺做駕馭的手繪及詩作,回應了本雅明對於「整體/局部」、「感知/推演」的思辨與期待」對建築師來說繪圖就像呼吸一樣自然,本書如行雲流水般的水墨繪圖,亦是讀者瞥見建築師無意識思考的一景。

3、對廖偉立來說,故鄉通霄所帶給他的創作養分是一輩子的,或許這也是他源源不絕的動力來源。廖偉立對通霄的記憶如同電影影像,鉅細彌遺繪地繪下通霄地景鳥瞰及生活場景,讓人動容,收錄超感人的五幅通霄地景手繪拉頁,及思考建築的草圖。

4、這本書是建築師的紙上展覽,從生命時間的向度,從建築空間的向度,從建築師的意識與潛意識,從手跡的開始與結束,從與許多人的對話,從不同媒介與肌理的交疊,呈現一位建築師多元豐富的能量。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