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學者研究明朝末年渡日儒者朱舜水(1600-1682),泰半以其全集所載之內容為探討依據。目前日本、大陸、臺灣的朱舜水全集版本多達九種,本書刊載之朱舜水相關書簡以筆者在日本發掘之未刊原文書簡或抄稿為主,原文資料之編排,依序為書簡、筆語、問答、跋‧詩‧題‧祭文‧贊,各項原文並針對1981年北京中華書局出版之《朱舜水集》(簡稱中華本)未完整刊載之書簡‧問答做校勘與註解。
本書蒐集十七世紀中期朱舜水在日本所寫之原文書簡,其對象涵蓋朱舜水與門生、德川初期日本文、教及政界人士或當時居留日本之明、清人士之間的往來信札。書簡原藏機構分別為日本九州歷史資料館分館柳川古文書館、九州佐賀縣鹿島市祐德稻荷神社「中川文庫」、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天理大學圖書館。如此大量的朱舜水真蹟得以公刊,並引起中外學界矚目,全賴原藏機構及多位師友之鼎立相助而成。朱舜水研究不僅是中日文化關係互動的研究,同時也是詮釋從近世到近代東亞文明發展史的研究,相信這些原始資料可以提供同道學者更多角度的研究素材。
本書有別於《朱舜水集補遺》(臺灣學生書局,1992)之處,除了針對原文內容做全面校勘之外,增補至2004年7月為止的朱舜水研究相關文獻,並加入《朱舜水對東亞儒學發展定位的再詮釋》論文乙篇,旨在引用相關原文闡明朱舜水與江戶時代前期的日本官、儒各階層交往的情形,並分析江戶前期各家思想之深層結構及脈絡,進而探討朱舜水對當時日本思想界、水戶學派及《大日本史》之修史事業等中日文化交流的影響,以詮釋朱舜水在東亞儒學發展的定位問題。
本書蒐集十七世紀中期朱舜水在日本所寫之原文書簡,其對象涵蓋朱舜水與門生、德川初期日本文、教及政界人士或當時居留日本之明、清人士之間的往來信札。書簡原藏機構分別為日本九州歷史資料館分館柳川古文書館、九州佐賀縣鹿島市祐德稻荷神社「中川文庫」、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天理大學圖書館。如此大量的朱舜水真蹟得以公刊,並引起中外學界矚目,全賴原藏機構及多位師友之鼎立相助而成。朱舜水研究不僅是中日文化關係互動的研究,同時也是詮釋從近世到近代東亞文明發展史的研究,相信這些原始資料可以提供同道學者更多角度的研究素材。
本書有別於《朱舜水集補遺》(臺灣學生書局,1992)之處,除了針對原文內容做全面校勘之外,增補至2004年7月為止的朱舜水研究相關文獻,並加入《朱舜水對東亞儒學發展定位的再詮釋》論文乙篇,旨在引用相關原文闡明朱舜水與江戶時代前期的日本官、儒各階層交往的情形,並分析江戶前期各家思想之深層結構及脈絡,進而探討朱舜水對當時日本思想界、水戶學派及《大日本史》之修史事業等中日文化交流的影響,以詮釋朱舜水在東亞儒學發展的定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