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旅程
孟子其人是儒家的聖賢典型,其書是古今士子必讀的經典。因為是聖賢典型,所以在浩浩的歷史長流中,往往被塑成距離之外的孤高形象,望之儼然,難以親近;此外,由於列為科舉必讀經籍,過度的權威化也較易於僵滯其應有的活潑生機。這是今天的新生心靈在面對傳統智慧時首先要化解的障礙。至於如何克服古典語文的閱讀困難,那倒只是技術性的問題而已,並不難處理。
本書的改寫重編即是針對上述問題而發,希望能夠引領青少年朋友走進古代智慧人物的心靈旅程,經歷一次思想王國的冒險。惟有跨越了時空的溝隙,怯除了對權威化人物所不必要的迷思,才能真正去親近、了解、欣賞、讚美一個偉大的靈魂。
在重建孟子的新形象時,筆者特別注意下述的四項:
先將孟子還原到歷史上,尤其更要把握到,孟子是當時興起的游士集團領袖和傑出的思想家。只有先考察春秋戰國時代知識階層的興起,及其特有的性格與實際的活動,描繪出知識份子與現實層面之間的交涉情形,才可以清晰地凸顯出孟子的道德勇氣與抗議精神。這也是孟子為中國知識份子傳統提供最寶貴的成素。
孟子的思想體系是以性善論為基礎,發展為內聖外王的理論。「外王」是指仁政理論,「內聖」則指「盡心知性知天,存心養性事天」的成聖工夫。但是,事實上孟子不是也不可能先建構一套體系的框框去發展他的思想,而是在其人生歷程的因緣境況上,呼應於具體的現實世界,提出他的哲學理念。這是有跡可尋的。本書即以孟子的遊蹤為縱線,穿插一些思想專題,以全盤地展現其思想發展的軌跡與體系。這從本書的章節標題上就可以看得出。
整體而言,本書著力於刻劃孟子的人道主義與道德理 想主義。這是孟子具體生命的顯發而不只是抽象僵硬而激越的浩然之氣,表現在孟子和梁惠王、齊宣王的對話中,或表現在對抗時流眾說的辯論中而已。
本書還在每節之後設計「思考時間」,試圖以當今的時代問題與切近的生命問題,引導讀者在這次的思想旅程上,駐足而思,而有所感應,有所啟發。這也是筆者素所強調的「理性的批判與認同」的實踐。
以上只略舉大端而已。總之,筆者希望這麼一部嚴肅的經典在改寫之後,能更具有生命的氣息和思想的激力。
編撰者簡介
林鎮國
師大國文研究所碩士,現任政治大學哲學系專任副教授。著有《莊子轉俗成真的理論結構》、《保守主義》(合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