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對於從事歷史研究的工作者來說,面對一堆史料,而給予一合理的解釋,他的目的,僅在尋求過去事物發生的真相,以說明其時代。由於觀點的差異,認識的不同,所得的結果,也自難求其一致。我們很難指明何者為是?或何者為非?而全然視其所能詮釋範圍的大小,深度的多少而定。魏晋思想是一個老的課題,本書並不在重複前人所說,而想從另一角度來透視,這就是從魏晉時代思想與談風的相互關聯中,探尋其本身所具有的真實意義和精神。談論的本身,誠然是種外在的技巧和手段,不該因之而忽略了人們内心的感受。在一般人看來,魏晋思想,毋寧是一種内心的解放,再顯現於日常生活言行的各方面。事實上,這是一種似是而非的說法。魏晉思想決不是一種人生日用的哲學,因為它不講求用,而重的是體。人們努力地,想樹立一宇宙萬物皆資以遵循的完整理論體系。憑藉談論,才能顯示此一理論的價値,才能為一般人所接受。為談論而思想,為思想而談論,是這一時代思想的特徵。我們說它是極高明的,卻非道中庸的,原因也就在此。
作為臺灣大學畢業論文,在勞師貞一、王師叔岷二教授指導和鼓勵下,初稿原名魏晉南北朝的談風,一名魏晉南北朝談史,並獲得民國四十六年度中央研究院傅孟真先生論文獎金。然而由於内容牽涉的過於廣泛,和某些地方的滯而難通,遂開始了著者九年的系列研討。並遠適香港,入新亞研究所,從錢賓四、唐君毅二師游。其間,竹林七賢研究曾抽出單獨成篇,由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獎助出版。本書亦以偏重魏晉,且主旨在說明思想與談風的相互關係,乃易以今名,並承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再度惠予獎助,使本書能繼竹林七賢研究之後出而問世,這是著者要深深地感謝的。
何啟民
民國五十五年九月於臺北寓所
對於從事歷史研究的工作者來說,面對一堆史料,而給予一合理的解釋,他的目的,僅在尋求過去事物發生的真相,以說明其時代。由於觀點的差異,認識的不同,所得的結果,也自難求其一致。我們很難指明何者為是?或何者為非?而全然視其所能詮釋範圍的大小,深度的多少而定。魏晋思想是一個老的課題,本書並不在重複前人所說,而想從另一角度來透視,這就是從魏晉時代思想與談風的相互關聯中,探尋其本身所具有的真實意義和精神。談論的本身,誠然是種外在的技巧和手段,不該因之而忽略了人們内心的感受。在一般人看來,魏晋思想,毋寧是一種内心的解放,再顯現於日常生活言行的各方面。事實上,這是一種似是而非的說法。魏晉思想決不是一種人生日用的哲學,因為它不講求用,而重的是體。人們努力地,想樹立一宇宙萬物皆資以遵循的完整理論體系。憑藉談論,才能顯示此一理論的價値,才能為一般人所接受。為談論而思想,為思想而談論,是這一時代思想的特徵。我們說它是極高明的,卻非道中庸的,原因也就在此。
作為臺灣大學畢業論文,在勞師貞一、王師叔岷二教授指導和鼓勵下,初稿原名魏晉南北朝的談風,一名魏晉南北朝談史,並獲得民國四十六年度中央研究院傅孟真先生論文獎金。然而由於内容牽涉的過於廣泛,和某些地方的滯而難通,遂開始了著者九年的系列研討。並遠適香港,入新亞研究所,從錢賓四、唐君毅二師游。其間,竹林七賢研究曾抽出單獨成篇,由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獎助出版。本書亦以偏重魏晉,且主旨在說明思想與談風的相互關係,乃易以今名,並承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再度惠予獎助,使本書能繼竹林七賢研究之後出而問世,這是著者要深深地感謝的。
何啟民
民國五十五年九月於臺北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