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五百年前,孔子周遊列國,以詩、書、禮、樂、易、春秋治天下;
兩千五百年後,當代國學大師馬叔禮奔走兩岸、講學著述,
還原孔子與《易經》的關係、解說自然與天象的法則,警醒世人。
本書是當代學者馬叔禮「大哉孔子」講座的集結,它的主旨一語驚醒所有熟讀孔子的知識分子:馬叔禮先生感悟出孔子《論語》與《易經》卦象的對照關係。《易經》絕非卜卦算命之學,《論語》裡許多章節都源於易理,其內涵在在發人深省。
本書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第一至第四章。開宗明義孔子與《易經》之間的關係。孔子以格物的方法解開周易六十四卦,用作治國之道。《易經》六爻陰陽交錯的「卦體」原是沒有卦象的,孔子對應了自然天象與地理作為「象辭」,來和《易經》「卦體」對照,如此就能明白卦理。孔子又是如何解開《易經》?孔子以「心」去感知天地萬物,而悟得日月相推,損益調和不可過大,方能恆久的道理。接著說明《繫辭》是孔子格物以後對《易經》的體會,而且馬叔禮也是繼孔子之後,唯一能以格物之法去解開《易經》的象、理、數複雜關係的傳承者。
第二部份為第五至第七章。馬叔禮從中國曆法、《易經》卦理與二十四節氣這些天地自然的規律道理,接軌到孔子損益執中,順天應人的中庸處世之道。人類要如何從困境中獲得自由?這個生命大哉問,馬叔禮以《易經》卦理與孔子的智慧言論,兩者作出深度結合給了讀者解答:孔子的人格與思想為中庸之道,就是從陰陽調和裡悟出來的處事道理,庸是持之恆久的意思。因此由《易經》中剝卦與復卦相互循環「剝而復返」的道理得知,人應以持中之道回應無限自然;用宇宙觀分辨自己的人生觀,同時校對人類的歷史。
馬叔禮點醒世人,孔子處世的智慧和《易經》的卦理,正是幫助我們理解天地自然之理的途徑。道德價值混亂的當代社會中,人心起浮而躁動,不知如何得以安身立命,如何才可覓得修養心性、推己及人而後淑世天下的人生智慧,本書《大哉孔子》,將會是一帖治心的良藥。
兩千五百年後,當代國學大師馬叔禮奔走兩岸、講學著述,
還原孔子與《易經》的關係、解說自然與天象的法則,警醒世人。
本書是當代學者馬叔禮「大哉孔子」講座的集結,它的主旨一語驚醒所有熟讀孔子的知識分子:馬叔禮先生感悟出孔子《論語》與《易經》卦象的對照關係。《易經》絕非卜卦算命之學,《論語》裡許多章節都源於易理,其內涵在在發人深省。
本書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第一至第四章。開宗明義孔子與《易經》之間的關係。孔子以格物的方法解開周易六十四卦,用作治國之道。《易經》六爻陰陽交錯的「卦體」原是沒有卦象的,孔子對應了自然天象與地理作為「象辭」,來和《易經》「卦體」對照,如此就能明白卦理。孔子又是如何解開《易經》?孔子以「心」去感知天地萬物,而悟得日月相推,損益調和不可過大,方能恆久的道理。接著說明《繫辭》是孔子格物以後對《易經》的體會,而且馬叔禮也是繼孔子之後,唯一能以格物之法去解開《易經》的象、理、數複雜關係的傳承者。
第二部份為第五至第七章。馬叔禮從中國曆法、《易經》卦理與二十四節氣這些天地自然的規律道理,接軌到孔子損益執中,順天應人的中庸處世之道。人類要如何從困境中獲得自由?這個生命大哉問,馬叔禮以《易經》卦理與孔子的智慧言論,兩者作出深度結合給了讀者解答:孔子的人格與思想為中庸之道,就是從陰陽調和裡悟出來的處事道理,庸是持之恆久的意思。因此由《易經》中剝卦與復卦相互循環「剝而復返」的道理得知,人應以持中之道回應無限自然;用宇宙觀分辨自己的人生觀,同時校對人類的歷史。
馬叔禮點醒世人,孔子處世的智慧和《易經》的卦理,正是幫助我們理解天地自然之理的途徑。道德價值混亂的當代社會中,人心起浮而躁動,不知如何得以安身立命,如何才可覓得修養心性、推己及人而後淑世天下的人生智慧,本書《大哉孔子》,將會是一帖治心的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