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逸:「如果你認定『道』是『不可說,一說便錯』,並且《老子》全文都在論道,那只能證明《老子》全文都是錯的,更令人為難的是,就連「道可道,非常道」這句話本身也是錯的。」
《老子》的魅力在於文字之精妙,意涵之深遠,詮釋之無窮。
既是雋永的文學,也是深刻的哲學,更可經世致用、與時俱進。
熊逸從政治、社會、人文、歷史等角度切入,以一針見血之縝密邏輯,旁徵考古證據、博引東西方學者重要論述,為《老子》作出驚世駭俗、卻又讓人不得不信服的正名辯駁!
《老子》影響之深遠,涵蓋古今中外,中國歷代文人學者,有人窮盡一生鑽研其中奧妙,有人藉其妙言佳句為自己的作品潤色妝點。德國大哲學家海德格和美國總統雷根,都曾引用其中名言,《老子》何以有此魅力征服世界兩千年不墬?經典之珍貴在其不因時空推移而有所減色,不同的時代只會彰顯其不朽的意義,深化其非凡的價值。
而作為中國最著名的經典,《老子》闡述的是老聃在兩千多年前即參透的宇宙奧祕,其玄妙不可言說,後人誰能「悟」出箇中道理,悟得淺的,身延壽心自得;悟得深的,登仙之路就在眼前——至少在一般人的印象是如此。
然而,在百家爭鳴、混亂的春秋戰國時代,諸子百家莫不求經世濟民——或說是得到統治者的青睞。孔子是如此,老子也是,依附老子之後學更是。據此,若說《老子》內容所載是教導君王如何統御萬民,這雖難以想像,卻又不是毫無可能。
《老子》通行本第三十七章「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這「無名之樸」,在《淮南子.道應》中,是姜太公教導周武王最殘忍的愚民術;在漢朝的黃老思想中,更符合其「君臣異道」之說;對照亞里斯多德在《政治學》中所概括之「僭術」,更是駭人地不謀而合。若說這是穿鑿附會之說,小國寡民才是《老子》的治世理想,那別忽略馬基維利在《君主論》中明言,因為實現不了,故不談論那「上帝維護之國」;熊逸也列出證據,正名老聃從未說小國寡民是他寫這部書的「目的」。通行本第六十章言道「治大國,若烹小鮮」,明顯便是在教導君王如何治國。
這麼說來,《老子》的作者,原來並非良善神仙或抱虛聖人?海耶克曾感嘆:「最壞的傢伙最容易爬到權力的頂峰。」這句話,縱貫古今,幾乎可說是定律。只是,何謂壞、何謂好?先看看《老子》第五章中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再看看現今社會對於成功的多樣定義,兩相對照之下,任誰都不得不動搖心中的那把尺。羅素曾如此談論柏拉圖:「頌揚柏拉圖——但不是理解柏拉圖——總歸是正確的。這正是偉大人物的共同命運。」而對於《老子》,要不崇拜求理解,就由本書出發!
本書特色
結合歷史考據,邏輯梳理《老子》之脈絡,釐清長久以來晦澀五千言所帶給閱讀者的「錯覺」,重新定位中國必讀經典,顛覆讀者對《老子》之印象!
作者為學頗豐,行文思路客觀又不失幽默,雜以古代、近代東西方學者論述,深入淺出,敘述就理具開放性。
《老子》的魅力在於文字之精妙,意涵之深遠,詮釋之無窮。
既是雋永的文學,也是深刻的哲學,更可經世致用、與時俱進。
熊逸從政治、社會、人文、歷史等角度切入,以一針見血之縝密邏輯,旁徵考古證據、博引東西方學者重要論述,為《老子》作出驚世駭俗、卻又讓人不得不信服的正名辯駁!
《老子》影響之深遠,涵蓋古今中外,中國歷代文人學者,有人窮盡一生鑽研其中奧妙,有人藉其妙言佳句為自己的作品潤色妝點。德國大哲學家海德格和美國總統雷根,都曾引用其中名言,《老子》何以有此魅力征服世界兩千年不墬?經典之珍貴在其不因時空推移而有所減色,不同的時代只會彰顯其不朽的意義,深化其非凡的價值。
而作為中國最著名的經典,《老子》闡述的是老聃在兩千多年前即參透的宇宙奧祕,其玄妙不可言說,後人誰能「悟」出箇中道理,悟得淺的,身延壽心自得;悟得深的,登仙之路就在眼前——至少在一般人的印象是如此。
然而,在百家爭鳴、混亂的春秋戰國時代,諸子百家莫不求經世濟民——或說是得到統治者的青睞。孔子是如此,老子也是,依附老子之後學更是。據此,若說《老子》內容所載是教導君王如何統御萬民,這雖難以想像,卻又不是毫無可能。
《老子》通行本第三十七章「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這「無名之樸」,在《淮南子.道應》中,是姜太公教導周武王最殘忍的愚民術;在漢朝的黃老思想中,更符合其「君臣異道」之說;對照亞里斯多德在《政治學》中所概括之「僭術」,更是駭人地不謀而合。若說這是穿鑿附會之說,小國寡民才是《老子》的治世理想,那別忽略馬基維利在《君主論》中明言,因為實現不了,故不談論那「上帝維護之國」;熊逸也列出證據,正名老聃從未說小國寡民是他寫這部書的「目的」。通行本第六十章言道「治大國,若烹小鮮」,明顯便是在教導君王如何治國。
這麼說來,《老子》的作者,原來並非良善神仙或抱虛聖人?海耶克曾感嘆:「最壞的傢伙最容易爬到權力的頂峰。」這句話,縱貫古今,幾乎可說是定律。只是,何謂壞、何謂好?先看看《老子》第五章中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再看看現今社會對於成功的多樣定義,兩相對照之下,任誰都不得不動搖心中的那把尺。羅素曾如此談論柏拉圖:「頌揚柏拉圖——但不是理解柏拉圖——總歸是正確的。這正是偉大人物的共同命運。」而對於《老子》,要不崇拜求理解,就由本書出發!
本書特色
結合歷史考據,邏輯梳理《老子》之脈絡,釐清長久以來晦澀五千言所帶給閱讀者的「錯覺」,重新定位中國必讀經典,顛覆讀者對《老子》之印象!
作者為學頗豐,行文思路客觀又不失幽默,雜以古代、近代東西方學者論述,深入淺出,敘述就理具開放性。